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探讨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平,问题探讨

  摘要

教育公平问题自古就有,但作为一项课题研究在国外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我国在九十年代才有研究教育公平的文献出现。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在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原因在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乡地区经济处于极端的不均衡发展状态之中,现实迫使人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此公平吗?第二,由于经济上的富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文化水平及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有更多的人期望得到受教育的权利,有更多的人期望得到更好的、更高水平的和更高层次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有限,教育结构也较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第三,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贵族学校”、“高价学校”、“私立学校”的出现与处境不利者群体子女(女童、贫困家庭下岗职工、少数民族及流动人口子女等)的求学要求形成鲜明对比,一方是高收入、高收费,进条件好的学校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而另一方则是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失学上不起学?所有这些新的矛盾,新的教育问题的出现与客观存在,又迫使人们更多地思考教育中的公平问题。此外,国际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与研究也促使人们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先进社会的界碑。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提高民族的事业,中国要实现腾飞基础教育是关键。在基础教育阶段内,通过教育公平原则的实施,我们就能培养出一代具有高素质的新人,就能培养出从这个一整代人在未来岁月中,不断涌现出的数量众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基础教育阶段内的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公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一个特定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既与整个教育公平问题相联系,也与一般的教育公平问题相区别。因此,讨论这个特定阶段内的教育公平问题,有助于我们面对特定情况,研究教育公平的特定含义、特定性质及特定表现,正确把握公平的标准;有助于我们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及问题,从理论上给予清楚地认识,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指导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践。 两年来,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资料调研,查阅了1996年至1999年期间各类教育期刊中有关涉及教育公平方面的文章百余篇,阅读有关书籍十余册,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但均未见到对“基础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过系统深入研究的文章。因此,笔者试图将教育公平限定在基础教育的特定阶段内加以研究,分析不公平现象,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尽微薄之力。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础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公平的界定。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分析了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问题,对教育的公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做出了不同的界定,但也取得了共识,认为教育公平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入学机会公平、受教育过程的机会公平和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公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意义的概念,它的内涵是出于同一社会的个体,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及受教育的结果上都应该是平等的,任何受到区别对待或条件不均等都被视为教育的不公平。目前,就我国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对教育公平的定位不能太高。基础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受教育的权利的机会的公平,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更不是教学和学习结果的公平。也就是说,我们保证每个儿童、少年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教育设施条件,并使学生最终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结果。基础教育公平应具有社会性、方向性、相对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 第二部分:基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危害。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①入学机会上的城乡、地区、两性及处境不利者群体等方面的不公平。②学校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在物质资源方面,如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和师资方面,城乡及地区差异极大。③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升学率随教育等级的提高而减少,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质量相差较大,流失生现象严重。④基础教育投资存在着巨大的城乡间、地区间的差异,造成了全国范围内享受教育资源广泛的不平等。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及表现严重阻碍着基础教育在全国的均衡发展,不仅影响了该地区人才的质量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素质教育的事实,形成了教育的恶性循环,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枷锁。 第三部分: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对策思考。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许多不公平现象及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反映,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个思想认识问题,是全国上下都要重视的问题。其次应确定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第三,应实行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投资战略,加强对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并要加强各地薄弱学校的建设,促进公平的进程。第四,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强学校管理。第五,基础教育不能产业化,必须解决好教育收费和择校问题。第六,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的管理。第七,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在目前,我们应采用以公平为基点、兼顾效益,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原则。首先要确保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保证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解决公平享有高质量教育的问题,但效率的提高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