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比较文学论题(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比较视域在民族文学研究中是方法论,而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是本体论?

【答案】正确理解比较视域在民族文学研究中是方法论,而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是本体论,具体如下:

(1)比较视域在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是否具有自觉性

民族文学研究中对比较视域的运用,通常是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出现的,即把比较视域作为方法论在研究中下意识地使用; 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比较视域则是作为这一学科安身立命的基本一一本体而出现,即把比较视域作为本体论在研究中自觉地使用。

(2)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比较研究主要服务于一般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的目的

这类文学研究在比较文学学科的史前时期己经大量存在。比较文学更重视的是多边文学之间的关系,重视的是隐藏在种种文学现象背后的共同机制。

(3)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比较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有着本质的不同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视域具有自觉性,这种自觉性除了为文学研究提供多种角度和立场外,它还重视对自身的审视,即对可比性机制的检视。

(4)比较视域不把两个属于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硬性类比

比较视域还要审视这种研究的效果如何,也就是这种研究是否揭示了某种文学关系。两个民族以上文学研究的是文学生态的多样性,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比较视域既关注这种文学生态的多样性,也关注隐藏在这种多样性背后的深层结构,即他们的共通性。

(5)比较视域的自觉性还体现在它并不固守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打破文学的界限后,扩大了文学研究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目标,人们可以把文学作为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艺术学乃至于自然科学的文本,研究一定时期社会的某一方面的状况或总体状况。

2. 如何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

【答案】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可以分为文本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部分:

(1)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本外部研究

①必须研究在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异国的看法,也就是研究形象是如何社会化的。这一研究基本上在文学文本之外进行,它要求研究者尽可能多地去掌握与文学形象平行的、同时代的证据。

②要对文本外的作家进行研究

a. 作家有关异国的信息来源,是亲自到过异国还是利用二手材料;

b. 作家创作时的感情、想象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细微而复杂,必须仔细鉴别;

c. 要研究作家所描写的异国与现实中真正的异国到底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

③文本外部研究还要做大量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文学社会学研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研究,但是比较文学研究从来就不局限在文学范围之内。

(2)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本内部研究

①词汇

词汇是构成“他者”形象的原始成分,对此我们应进行鉴别。除了研究一个文本中出现的词汇外,还应特别关注那些在多个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汇。这一研究往往与套话研究相互关联。

②等级关系

形象学研究的重点不应在于追问形象塑造本身是否真实,而在于是否能够寻觅出异质形象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心理倾向、价值评判等。在这样一种深度的开掘之中,我们会发现“我”与“他者”之间隐藏着一种怎样的等级关系。具体说来,可以从时间、空间和人物体系来着手进行研究。

③故事情节

在这里,形象往往是一个故事。故事情节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是那些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息。

3. 什么是译介学?

【答案】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翻译互动研究。其学理基础是“国别文学”与国际文学交流的存在。

4. 请结合比较诗学之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中西比较诗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答案】(1)中西比较诗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之“同”

①有关于不同诗学的普遍性问题。

②有关于不同诗学的共同本质问题,即各种诗学均含有借形象来“言志”或“抒情”的本质内涵。

③有关于不同诗学的共同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④有关于不同诗学之中具有类似蕴含的诗学范畴的比较,如崇高与雄浑、婉约与优美、想象与神思、净化与教化,等等。

⑤中西诗学在艺术的起源、功用、性质、灵感、批评、鉴赏等各个层面的共同表现也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并有相应的研究成果问世。

(2)中西比较诗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之“别异”

①关于不同诗学之哲学依据的比较

在这个问题上,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诗学的哲学依据是老庄的“道”,其内涵偏重于“虚”、“无”,这致使玄灵虚空之境是中国诗学所尊崇的最高境界,而西方诗学的哲学依据是“存在”,其内涵偏重于“有”,故西方诗学的最高境界往往表现为对于文学之结构要素的明晰阐述。

②关于不同诗学范畴的比较

这牵涉到诗学构成要素之各个层面,如意境论与典型论的比较涉及诗学本质的不同内涵,物感说与摹仿说的比较涉及艺术起源的不同内涵,再现说与表现说的比较涉及抒情达意的不同方式,意象思维与概念分析的比较涉及诗学运思的不同形态。

5.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哪些流派和特征?

【答案】(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

①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②以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③以法国哲学家阿尔都为首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④英国的威廉斯、伊格尔顿和美国的杰姆逊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导人哈贝马斯等人是20世纪最后20年乃至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性

从比较的视域观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并不完全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更多的是表示这一思潮有别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前苏联模式的“东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特征。“西马”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它将批判的中心从政治经济和国家政党方面转移到哲学、文化和艺术方面。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一些传统,始终关注艺术、审美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坚持对艺术和审美做社会历史的评价和分析,也始终坚持结合美学批判与社会批判,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毫不妥协的批判,坚持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最高理想。

6.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为什么能在中国现代正式出现?

【答案】“比较文学”学科在现代中国的正式建立,与西方学术的大量传入以及深受西方学术影响的专门人才的大量出现,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文化像潮水一般涌进中国。以往任何一次中外文化交流,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无法与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相媲美。于是不可避免地,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比较研究也愈来愈多。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中西小说、戏剧、诗歌的比较研究一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2)更为重要的是,此时出现了一批留学归来、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梁启超、严复、王国维、鲁迅、胡适与茅盾等人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深受西方学术的影响,而且对于西力一的学科发展现状有或深或浅的了解,这就使他们慢慢地接触并开始引进西方的“比较文学”。

二、论述题

7. 比较诗学研究应该注意哪些具体问题?

【答案】比较诗学研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