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13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22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32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41
一、单选题
1. 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 )。
A. 成均、伴宫
B. 辟雍、库序
C. 辟雍、洋宫
D. 辟雍、泽宫
【答案】C
2. 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
A. 人性如素丝
B. 人性无善无恶
C. 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D. 人性具有稳定性
【答案】C
【解析】王夫之主张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的。他认为,人性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即所谓“气享”。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
,“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己成可革”的。人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旧生日成”以至于善的。王
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认为“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不良教育养成不良习惯,要改变极不容易,所以必须从幼小时就注意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善成性,二是可以改变青少年时期因“失教”而形成的“恶习”。所以,在人性与教育作用的问题上,王夫之强调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3. 首次强调强迫教育的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普罗泰戈拉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柏拉图三次访问叙拉古受挫使他认识到,《理想国》过于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
,的。他在晚年写成《法律篇》重新设计了一个最接近于理想的政治制度,被称为“第二个理想国”。
他在《法律篇》中首次提到强迫教育:“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都无一例外地受学校教育,不管他们的父母是否乐意。”
4. 第斯多惠关于教学原则的主张不包括( )。
A. 遵循自然原则
B. 遵循文化原则
C. 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D. 自我教育原则
【答案】D
【解析】第斯多惠关于教学原则的看法主要有四个方面:①遵循自然原则。教学必须遵循儿童的天性。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首先认识人的一般天性和特殊天性,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②遵循文化原则。在教育时必须注意人在其中诞生和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③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舶主动性阶段,以便达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④直观教学原则。人的智力发展以及知识的形成都是从观察与感觉外部世界开始的,教学必须贯彻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5. 基督教教育机构包括( )。
A. 修道院学校、教区学校、主教学校、耶稣会学校
B. 泛爱学校、教区学校、主教学校、耶稣会学校
C. 大学、骑士学、院公学、文科中学
D. 文实中学、文法中学、实科中学
【答案】A
【解析】基督教教育机构包括:①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它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 ②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主要是培养神职人员; ③耶稣会学校,用以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
6. 赫尔巴特教育过程分别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 )
A. 统觉,教学和训育
B. 兴趣,教学和训育
C. 联想,教学和训育
D. 管理,教学和训育
【答案】D
7. 英国近代最早提出科学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 洛克
B. 斯宾塞
C. 怀特海
D. 罗素
【答案】B
【解析】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是反对当时英国学校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
8.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一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也可以说是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在强化的时候,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强化的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根据间歇强化的比例和时间是否固定,可以把它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定数强化)是指当个体的行为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才能得到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变数强化)是指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变化着。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定时强化)是指行为在前一次强化之后,需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后再次发生才给予强化。这是以反应时间而非反应数量为单位来实施的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变时强化)是指每次给予强化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在间歇强化程式中,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而言,可变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要慢。
9. 在现代欧美教育史上,重视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的教育思潮是( )。
A. 要素主义教育
B. 改造主义教育
C. 永恒主义教育
D. 存在主义教育
【答案】B
【解析】改造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到5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