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计划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是( )。

A. 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B. 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C. 教育内容的世俗化

D. 教育实施的终身化

【答案】D

【解析】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变革彻底摧毁了封建等级教育制度,逐步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在整个19世纪,法国基本上保持着拿破仑一世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教育体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计划,这些教育计划不同程度的反映了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其教育主张主要有: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倡导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要求实现教育内容的世俗化,科学化等。

2. 创立“恩物”这一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的教育家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福禄培尔

C. 陈鹤琴

D. 杜威

【答案】B

【解析】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①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 ③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一一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

3. 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内涵与实质的理解程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培

养人的活动。它与“管理”、“自学”不同,更与“以牙还牙”等负面的“训练”有本质区别。这道题的关键还是要找到每个选项的关键词,ACD 的关键词分别给出,是训练、管理和学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4. 在颁布时间上不属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文件是( )。

A. 布什的教育政策

B. 《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C. 《国防教育法》

D. 《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答案】C

【解析】A 项,布什的教育政策是在80年代后期推行的; B 项,《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1983年颁布的; C 项,《国防教育法》是1958年颁布的; D 项,《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是1985年颁布的。

5. 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

A. 命题

B. 语义网络

C. 命题网络

D. 产生式系统

【答案】D

【解析】表征又称心理表征或知识表征。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表征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语词的或要领的。通常,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命题、语义网络和命题网络;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是指构造知识型系统和建立认知模型时常用的知识表示的形式系统。产生式的基本原则是“如果条件为X ,那么实行行动Y ; 即当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足,则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行动。解决一个简单的间题只需要一个产生式,而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则需要若干个产生式,这些产生式组成了产生式系统。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在掌握某种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后实现的,是把相应的程序性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活动方式的过程。

6.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

A. 卢梭

B. 夸美纽斯

C. 乌申斯基

D. 福禄培尔

【答案】B

【解析】夸美纽斯从“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所谓“泛智”是一种全面的、

,并且认为“一切儿童都能为所有人所掌握的全部知识。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可以教育成人”。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人设立的,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们敞开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

7. 不属于临时教育审议会对日本教育改革体现出的原则的是( )。

A. 民主的原则

B. 尊重个性的原则

C. 国际化、信息化的原则

D. 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原则

【答案】A

,提出了一些具有个性化、国际化、【解析】1984年,日本国会批准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

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原则。

8. 关于中世纪大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到14世纪,一般的大学都有文科、法学、医学和神学等4个系

B. 在文科学习数年,学完“三艺”、“四艺”等课程之后,通过考试和公开答辩后,取得文学硕十学位

C. 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可以选学法律、医学或神学,之后取得法学、医学或神学博士学位

D.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是记诵和话问

【答案】D

【解析】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到14世纪,一般的大学都有文科、法学、医学和神学等4个系。学生在文科学习数年,学完“三艺”、“四艺”等课程之后,通过考试和公开答辩后,取得文学硕士学位。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可以选学法律、医学或神学,之后取得法学、医学或神学博十学位。这就是西方学位制度的最早起源。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演和辩论,讲演包括宣读和解释权威性教材。

9. 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赖斯

B. 杜威

C 巾白克

D. 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