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术型)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我国现行学制是( )。
A. 单轨制
B. 双轨制
C. 三轨制
D. 分支型学制
【答案】D
【解析】分支型学制,介于双轨制与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称作分支型学制。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这种分支,它的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中国的先行学制即属于此类。
2. 60年代末期,英国创立的开放大学是以( )为对象的。
A. 成人教育
B 职业教育
C. 师范教育
D. 特殊教育
【答案】A
【解析】英国创立的开放大学主要以成人教育为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被许多国家所效法。
3. 提出在法国历史上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职业技术法案的教育家是( )。
A. 郎之万
B. 阿斯蒂埃
C. 瓦隆
D. 让·泽
【答案】B
,批评了法国【解析】A 项,1947年郎之万和瓦隆出台了《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教育的弊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和制度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 B 项,1919年阿斯蒂埃提出的《阿斯蒂埃法》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被称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宪章”C 项,1975年; 哈比建议加强职业教育,通过了《哈比改革》; D 项,1937年让·泽提出了在中学的初级阶段实行统一学校制度的方案。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 )。
A.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B.20年代的教育改革
C.30年代的教育改革
D. 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C
【解析】苏联在具体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偏差:20年代过分强调
,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 30年代劳动教育,把生产劳动看做“学校生活的基础”
则把学生的智育看成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甚至取消了劳动课,结果使学校教育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苏联建国初期,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教育
领导机构一实行民主化、非宗教化的国民教育原则,建立了统一劳动学校等等。因此,答案选C 。
5.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意指( )。
A. 最新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B. 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
C. 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解决问题水平
D.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依靠他人的启
,教学必须弄清儿童发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展的两种水平,考虑儿童学习的最佳年龄。在此基础上,一是要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是要创造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们可以理解最近发展区为一座桥,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桥的一边,要走到另外一边去,而A 是说达到的水平,是过去时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最近发展区是将来时,A 错误.B 选项,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这个又太广泛了,凡是未来时的水平都是超出目前水平的,但是却只有跟现在最靠近的才是最近发展区,所以,B 错误。C 选项是正确,正处于掌握边缘,说明是离现在最近的将来时的那个桥,C 正确。D 需要在下一个阶段达到这个显然是度过最近发展区之后的那个水平,所以,不是最近发展区的范畴,所以,也是错误的。
6. 到15世纪,欧洲的城市都兴办了打破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的学校。这些学校是( ) 。
A. 城市学校
B. 教学学校
C. 大学
D. 中等学校
【答案】A
【解析】自10世纪起,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城镇居民的增多,出现了主要由手工业者、商人等构成的城市中的特殊阶层——市民阶层。新兴的市民阶层为了满足自身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学校,即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内部在课程设置、教师成分、学习年限等方面各不相同。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由行会开办,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这些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并由市政府决定学费的数目、教师的选聘及儿童入学资格的确定。城市学校,尤其是程度较低的学校,一般都针对本民族人进行教学。到了15世纪,几乎西欧所有的大城市都办起了城市学校。城市学校的兴起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是欧洲中世纪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7. 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
A. 教育具有社会性
B. 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 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 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答案】A
【解析】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特别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旨在培养有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个人,并最终使人由一个“自然人”“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就是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涂尔干的话表明了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因此,答案选A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A. 改革正规教育
B. 发展成人教育
C. 实施终身教育
D. 推行回归教育
【答案】C
【解析】《学会生存》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教育应该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在当今社会里谁也不能再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或终身教育去建立一个不断演变的知识体系,即“学会生存”。《学会生存》还明确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因此,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