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金融硕士之货币银行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股票指数期货

【答案】股票指数期货,亦称“股价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它是以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买卖双方同意在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股票指数的合约。

股票指数期货具有与普通金融期货所不同的一些特点:①它的交易对象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的股票指数;②它的价格是以股票指数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③合约到期后,合约持有人只需支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金,即可了结交易。

2. 金汇兑本位制

【答案】金汇兑本位制即虚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常见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虚金本位制的特点是:国内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本国货币仍规定有一定含金量,但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规定国内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黄金外汇储备作为发行准备,居民可按法定汇率购买外汇,在联系国兑换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约了黄金的使用,也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力,它使货币供给量进一步摆脱了黄金的束缚。但是,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本国货币依附于外国货币,本币的币值常受联系国币值波动的影响,且在财政金融与外贸政策制订等方面都受这些国家的制约,最终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二、简答题

3. 简述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金融抑制”论是考察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政府当局人为地压低利率和汇率,使两者无法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关系,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过分干预造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关系;即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停滞或落后又制约着金融制度的发展。

(2)“金融抑制”论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onald-Mckinnon )和爱德华•肖(Edward Shaw)。

麦金农的主要观点是货币与实物资本之间在发展中国家不存在“替代”关系而只有一种“瓦补”关系,并且金融抑制会阻碍总产出量的增长。

美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E.S •肖对麦金农提出的金融抑制论作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肖也否定了货币与实物资本的替代关系而承认其互补性。肖认为,发展中国家造成金融抑制的手段是对名

义利率规定最高上限,而无法控制通货膨胀,结果,实际利率往往是负数,金融资产持有者得到的不是报酬,而是惩罚。这样,很低的、负的及不确定的实际存款利率和总需求量,降低了这种金融过程提供储蓄的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实际贷款利率很低甚至是负数,对金融机构的过多贷款需求只能靠配给办法来解决,因此贷款利率未能发挥判别投资的作用。这种贷款配给制度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腐败现象、资金配给不合理、社会成本增大、投资一产出比率很高。此外,贷款利率的严格限制,导致了场外直接金融交易的猖獗和高利贷的产生。除利率压制手段以外,肖

还认为有其他的压制手段,如本币币值高估,外汇强行配给,财政税收政策对金融资产的压制等。

但是他不同意麦金农的关于实际现金余额增减会导致总产出増减的“互补效应”,而是提出了“债务中介论”。实际货币不是财富货币,也不是生产要素,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减不会影响社会收入变化,货币只是金融体系的债务中介,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货币这个债务中介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重大作用。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更多的金融资产,政府当局通过提高实际利率等手段可以使金融市场的资产收益率水平和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导致储蓄、投资、就业和收入增加四大效应。

肖认为,发展中国家产生的这些金融压制的根源较为复杂。有些国家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无意识地卷进;有些国家则是有意识地选择这一发展政策;有些国家是患了殖民地时代经济的后遗症;有些国家则是受到各阶层利益关系的牵扯;也许还有些国家之所以选择金融压抑策略,是由于反高利贷,货币当局无法控制名义货币量,或者以错误的理论对货币政策进行指导。在肖看来,不管是何种原因或理由造成的金融压制,都是一种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选择。要使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持久而稳定的发展,必须抛弃金融抑制手段或政策,进行金融改革和深化。

4. 说明混合型通货膨胀理论。

【答案】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共同作用而带来的商品与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过程。这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考虑,因为现实的通货膨胀往往是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政策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年代,政府对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进行需求干预治理的结果。当发生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时,假定社会总需求不变,工资和物价会螺旋上升,失业増加,产量下降。混合型

通货膨胀是政府此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失业和产量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物价会进一步上升,从而形成所谓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如图所示。

图 混合型通货膨胀

假定最初由于生产领域的原因导致总成本上升,供给曲线AS 由初的需求曲线交于点,价格水平由P 0上升到向左上方移到最为了遏制实际产出的减少和防止出现高的失

相交于点,上升到P 2,需求扩张拉业率,政府采取扩大投资和刺激需求的措施,需求曲线由AD 0上升到AD 1, 这样使原来由成本推动的价格上升进一步得到需求拉上的支持,动的价格上升,又会进一步引起成本上升,供给曲线由AS 1移到AS 2, 与AD 1相交于e 3,此时价格水平为P3。这样的过程持续下去,就表现出一种由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互推动的机制,AS 与AD 分别向左上和右上方移动,价格则沿着均衡点的轨迹

呈“螺旋式”上升过程。

5. 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答案】(1)金融发展是指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产业的高度化过程带来的金融效率的提高。体现为金融压制的消除、金融结构的改善,即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多样化。经济主体为追逐潜在收益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

(2)在金融发展规模方面,可以用金融相关率和货币化率等指标来衡量。

①金融相关率。衡量金融发展程度,实际上是衡量金融结构状态。戈德史密斯提出了5个需要考虑的数量指标:金融资产总额与实物资产总额的比重;金融资产与负债在各金融机构间的分布;金融资产与负债在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布;各经济部门拥有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总额;由金融机构发行、持有的金融工具总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金融相关率的概念,以便与国际间的比较。

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时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其中金融资产价值包括: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即股票、债券及各种信贷凭证);金融部门,即中央部门、存款部门、清算机构、保险组织和二级金融交易中介发行的金融工具(通货与活期存款、居民储蓄、保险单等);国外部门的金融工具。在实际统计时,常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活动总量。从经验数据看,一般经济越发达的国家金融相关率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高;

所确定的水平从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