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戏剧与影视表导演理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重复场面调度

【答案】重复场面调度一般指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相同或相似的较色调度和镜头调度。在一部影片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涵义,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

2. “纯洁誓言”

【答案】1995年,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和托马斯•温特伯格写下了一份呼吁电影制作新纯度的宣言,即“纯洁誓言”。

(1)电影必须实景拍摄(只使用在现场能自然找到的道具)。

(2)摄影机必须手持,声音必须实地录制,所以音乐也只能是来自场景本身。

(3)电影必须以1.33:1的格式拍摄,必须是彩色片,禁止使用滤光器和洗印中的光学加工。

(4)不能把故事背景设立在另一个历史时期,也不能是类型电影(显然排除警匪动作片、科幻片和其他好莱坞的类型片)。

(5)影片不可包含“表面化的动作”:“凶杀、武器等内容绝不可出现”。

(6)导演之名不可出现在职员表中。最重要的是,导演必须发誓他们的电影不是艺术作品,而是“跳出人物和故事背景之外、面对真实的一种方式”。

3. 王小帅

【答案】王小帅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从1993年自筹经费拍摄处女作《冬春的日子》起,王小帅一直坚持拍摄现实主义题材和作者的艺术表达。他导演的作品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2001年《十七岁的单车》获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05年《青红》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8年《左右》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4. 纪录片学派

【答案】英国电影界在20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由约翰„格里尔逊为代表人物的一个学派。纪录片学派刚开始时将注意力集中在1930年代最流行的技巧和手法上,如先锋派的倾向、蒙太奇手法、法国伊文思的诗意表现、弗拉哈迪的纪实手法等。他们的大量作品中表现出“题材主题的社会化”、“提高影片的写实能力”、“政治化倾向”等主要倾向,对战后的英国电影影响深远。

5. 分切场面调度

【答案】根据人物动作和位置变化,将摄像机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以固定的设想方法,拍摄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画面,然后组接起来,这种调度方法就是分切场面调度。利用这种形式的调度,一般要有起定向作用的全景镜头,使观众明确情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基本关系。这个全景镜头的角度叫总角度即定向角度。

6. “木乃伊”情结

【答案】巴赞在《摄影摄像的本体论》中提出,一切艺术背后都是以宗教冲动为出发点的:人类“用逼真的摹拟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是“人类保存生命的本能”。他将这种心理愿望归结为“木乃伊”情结。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活动影像来捕获和保存生命运动。

7. 《活着》

【答案】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1993年摄制,导演张艺谋。影片透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和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曾在文化界弓丨起广泛争议。相比张艺谋此前作品,影片放弃以往重造型、求气势、善于营造氛围的特点,采用朴实的拍摄风格。影片未在国内公映,有评论认为《活着》是张艺谋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影片获第47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葛优因对福贵的出色塑造获最佳男主角奖。

8. 《五个侦察兵》

【答案】田坂具隆的《五个侦察兵》(1939)为之后的电影创立了一个样式,即强调作战集体团结一致,以及成员们沉着从容的英雄主义。在此类日本战争电影中,战争不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而是对日本精神纯洁性的一种考验。

9. 苏联摄影技巧学派

【答案】1920年,普多夫金与阿纳托里•格洛夫尼亚一起创立了“苏联摄影技巧学派”,强调了被爱森斯坦忽略的一面,即“人的形象”的探索。

10.《原子咖啡厅》

【答案】《原子咖啡厅》这部汇编影片审视了从广岛事件到1960年代中期,美国核武器试验与部署的历史。影片以德•安东尼奥的方式,把评论减少到仅仅以字幕的方式指出地点、时间,以及偶尔出现的资料影片出处。《原子咖啡厅》的镜头来自教育片和宣传片,很多资料片段的功能并不是不露痕迹地记录事件。影片指出,大众对于冷战政策的接受,是一种被大众传播媒介的惯例所强化了的被动接受。

11.吴宇森

【答案】吴宇森,著名华裔导演。20世纪70年代初在香港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英雄本色》(1986)是吴宇森的人生转折点,在徐克的帮助下,他成功执

导这部影片并奠定其“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英雄本色2》(1987)和《喋血双雄》(1989)都沿袭了这一风格。吴宇森也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在暴力外衣下,着重的是描写人物之间的情谊,以及人与时代的关系;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他的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白鸽”“教堂”等美好的象征。

12.《一对夫妻》

【答案】导演艾伦•金的《一对夫妻》,和摄制组人员与一个多伦多家庭同住,拍摄了超过七十小时的素材;他们目睹了一连串的争吵,这些电影制作者记录了这桩婚姻关系的破裂。

二、简答题

13.简述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征。

【答案】1919至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

(1)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往往从被扭曲、阴暗的世界中寻找题材,在与现实隔绝、封闭的世界中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映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意志民族的社会心理状态。以象征表现内心现实,以主观化反证社会现实,是表现主义电影用美学化、风格化的形式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实际社会意义和价值。

(2)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动力主要来自绘画和戏剧: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反映在高度失真变形的布景、角度古怪的摄影和阴沉朦胧的照明上;表现主义戏剧的风格化表演在电影中则达到了最大的限度,以便与其他构图元素取得协调。在历史上存在仅五年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对世界电影的视觉风格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在表现犯罪活动的好莱坞影片里,斜射的灯光照明、棱角分

明的画面构图和咄咄逼人的物象,成为反映人物恐惧、紧张和不正常的精神状态不可或缺的手法。

14.简述布莱顿学派及其历史功绩。

【答案】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电影流派。1900年左右,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相继步入影坛,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兄弟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影片中对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语言技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从而拍摄出20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等。这一创作群体,在电影史上被称为“布莱顿学派”。

历史功绩:(1)首创特技摄影。斯密士自1898年第一部影片《科西嘉兄弟》始,便使用了叠印法,后来还用这种方法拍摄了大量魔术片;

(2)首创简单的蒙太奇。斯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镜》(1900)中第一次使用了特写镜头,并让它与远景镜头交错出现在同一个场面里。威廉逊在《中国教会被袭》(1900)中第一次使用蒙太奇手法使追逐和救援场面交替出现。在他们的影片里开始出现视点多变的摄影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