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甘肃鼢鼠是一种独居、具有领域性和攻击性的地下鼠。它生活在独立 的洞道中,除了繁殖季节外,几乎不与其他个体接触。甘肃鼢鼠在行为和生理方 面都表现出对地下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营地 下生活的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与地面生活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mus)的 犁鼻器、副嗅球的组织结构及甘肃鼢鼠犁鼻系统投射区中c-Fos蛋白表达进行研 究,旨在探讨地下鼠与地面鼠犁鼻系统的差异以及甘肃鼢鼠嗅觉的功能状况。研 究结果表明: 1.甘肃鼢鼠与根田鼠犁鼻器、副嗅球的结构相似。两种鼠的犁鼻器均位于鼻 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呈管状结构。犁鼻管内侧壁为犁鼻上皮,外侧壁略向 囊腔中央突起,为假复层纤毛上皮,底端为一个三角形的骨髓腔。沿着犁鼻器的 长轴犁鼻管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犁鼻管直接开口于鼻腔,从前向后沿着长轴 旋转,犁鼻上皮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位置由侧面逐渐转到底部。假复层纤毛上皮 由犁鼻管侧面逐渐转到犁鼻管顶部。犁鼻管末端最终变小成为一个腺体的分支。 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副嗅球的显微结构由肾丝球层、外网织层、僧帽细胞层、内网 织层和颗粒细胞层五种结构组成。 2.甘肃鼢鼠犁鼻器、副嗅球的结构存在性二型分化。成年雄性甘肃鼢鼠的犁 鼻上皮厚度、副嗅球颗粒细胞带宽与僧帽细胞带宽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O.O5)。甘肃鼢鼠犁鼻器、副嗅球 的性二型分化比根田鼠更为显著。 3.根田鼠犁鼻器、副嗅球结构亦存在性二型现象。成年雄性个体的犁鼻上皮 厚度和副嗅球颗粒细胞带长大于雌性个体(PO.O5)。 4.甘肃鼢鼠犁鼻上皮厚度和副嗅球颗粒细胞带宽和僧帽细胞比根田鼠发达 (P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