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传播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期声

【答案】同期声是指记者随同画面一起在现场摄录下的声音,它包括现场的采访声和背景环境里的各种声音。运用同期声,已经是电视新闻界一个不可缺少的共用操作手段。特别是在“纪实性手法”流行之后,大量地运用现场纪实的手法,获得现场真实的、未经剪辑的画面和未经处理的同期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2. 声画合一

【答案】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结合形式。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声画合一有两种形式:①画内声画合一。这一形式主要表现为画面物象及其声音的合一。②画外声画合一。这一形式适合于报道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

3. 预知新闻

【答案】预知新闻是指媒体事先知晓而去采集的新闻,如各种记者招待会、剪彩揭幕、各种会议等。这类新闻可以是沟通受众与政府(或新闻事发单位)的“桥梁”,也可以是某些机构对新闻媒介的利用。处理不慎,这类新闻往往变为人情新闻,表现出浓重的公共关系的影子和明显的灌输目的,这都是最易引起受众反感,影响传播效益的因素。

4.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答案】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直接进入画面(即新闻现场),对发展中的新闻事件作直接描述、评论,或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最大特色是从采访开始到结束,采访者(记者)和被采访者的一切活动均在新闻现场,具有无可比拟的感染力。

5. 图像新闻

【答案】图像新闻是指用新闻画面(活动图像或系列新闻照片)与新闻语言播音相组合的新闻报道。这类新闻的画面运用有三大忌讳:①改变新闻事件过程、地点的摆拍; ②重复使用同一段画面来拼凑播音稿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③使用所谓的资料画面,根据播音稿涉及内容贴相关的画面。

二、简答题

6. 简要分析电视时政会议新闻的传播技巧。

【答案】电视时政会议新闻的传播技巧包括以下方面:

(1)立足新闻、寻找角度,发掘观众需要的信息

许多会议,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都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会议内容往往是和观众没有直接的联系,其信息不是观众“欲知而未知”的内容。因此,作为记者就不能立足于会议本身采制动态信息,而应摆脱会议内容对新闻的引导,从大多数观众需要的角度寻找信息,以满足观众的需要。传播实践告诉我们,会见、会议新闻传递的信息要尽量贴近观众,只有这样才会受欢迎。

(2)协调关系、沟通认识,创造良好的摄制前提

时政会议新闻在电视屏幕上的泛滥现象,早已引起了广大观众的不满。特别是地方台,指令性会议新闻和关系性会议新闻所占比例居高不下。面对指令性“时政会议新闻”,电视台要会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商量分析会议的报道价值,要使会议主持者从行政领导角度对会议效果作估计,转移到从大众传播媒介角度来估计传播效果,还要将观众对会议新闻的批评据实上报,以转移有关方面运用电视屏幕“开会”的兴趣。对于关系性会议新闻,同样应持这个态度进行协调沟通。

(3)积累素材,精心编辑,创造个性

①深入采访,积累素材,创造厚实的报道基础。

②精心编辑、突破模式,创造风格各异的“会议新闻”。对于会议新闻的编辑控制,可以形成这样二类样式:

a. “精编精报”,采取会内外结合的方式,以饱满的信息量进行传播,这是重要会议的报道。 b. “精编简报”,采用典型镜头,口播为主,控制信息流量,不报会议程序,只报会议要义,这是‘般会议的报道。议照片,议报道。“精编合报”,三五条“会议新闻’夕合编口播,或配以各会的定格镜头,或配以屏幕文字,或采用有关会两三句话一条,突出一个报道中心,这往往是有新闻价值,但又可暂时搁置的、时效性不强的行业性会

7. 举例说明一些新闻作品写得不好,是新闻采访不成功造成的。

【答案】文学家靠形象感人,哲学家靠理论服人,记者靠传播事实说服、打动、启发人。记者是和事实打交道的。记者发现事实、弄清事实、反映事实,这就决定记者要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在新闻采访上下功夫,为写好新闻报道打好坚实的基础。不少新闻作品之所以失败,其根本的原因是采访造成的。

(1)新闻作品中信息量少。新闻活动实际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新闻现象主要是一种传播正确、和谐和有效的信息的艺术。”当然,新闻并不等于信息,但新闻必须以传播客观世界最新变化的信息为主要特征。一些记者由于在报道过程中,没有采访或只进行肤浅的采访,造成新闻作品信息含量很少,显得十分单薄。如有的记者根本不出席会议,或即使出席会议,事先也不解背景材料,在会场上也不认真听、不仔细看、不动脑筋,写报道只把时间、地点、出席人物、会议主题罗列出来就完事。这样当然无法写出有大量新信息的会议新闻。

(2)新闻作品中材料一般,很零乱,缺乏有机组织和一个突出的中心。其主要的原因,是采访不成功。记者缺乏全局观念,

没有对事物有一个透彻深入的解,不能把握新闻事实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因而报道停留在表面上。

(3)报道片面、不真实。原因是记者在采访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采访不深不透。新闻失实存在两种J 清况,一种是无意失实,一种是有意失实。有意失实是记者思想作风上的问题,而造成更为大量存在的无意失实的原因,采访环节上出差错是主要因素。如采访中不认真解情况,偏听偏信,采访的面不广,只解到片面情况,采访作风不深入,只看到表面而被假象所迷惑等等。

(4)有的新闻报道只有观点和结果,缺乏中间那部分让人信服的、活生生的发展变化的事实材料,作品显得平淡、干巴、无力。其原因就在于记者满足于现成的或易于获得的材料,而没有深入采访和细致采访。

(5)新闻报道中套话、空话、大话太多。原因也是采访不仔细。记者采访不细致,得到的材料不多,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只好拿一些人云亦云的话来滥竿充数,抓不住具有新闻价值的细节,只好去搞概念游戏,说空话,堆概念。

8. 简述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答案】音乐和其他音响一样,在电视新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片中的音乐又称有声源音乐,是指从电视画面上可以感知到声音来源的音乐。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我们视觉中的画面,音乐的音质和声源相对应,这种音乐连同产生音乐的人或物一起使电视新闻充满了真实感,这是音乐作为现场音响的功能。

(2)音乐除了具备现场音响的功能外还对画面和抽象语言起到特别的作用。①它对画面的含义起到更为确切的解释作用,对U 面的情感起到史为强烈的衬托作用; ②它对抽象语言揭示出的理念起到更为强烈的引导作用。画面在视觉内呈现的是客观世界的表象,音乐在听觉里形成的是对心灵的直接撞击。音乐的魅力正是在于可以通过声响将画面的形象紧紧地敲击在观众的心上,直接唤起观众在思想、感情、心理、情绪上的反应和共鸣。因此,电视新闻背景音乐的选择对画面的情绪收放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9. 新闻采访中记者遇到的最大心理障碍是什么?

【答案】新闻采访工作,是对记者心理素质的极好检验。采访中记者遇到的最大心理障碍如下:

(1)在采访活动中,在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中,记者的心理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采访的成败,采访工作是对记者心理素质的极好的检验。

(2)新闻采访会遇到各种不同情况,记者如何处之,都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这也是对记者心理素质的极好检验。

(3)面对危险和艰难,有的记者不惜牺牲生命,勇往直前,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有的记者却知难而退,无所收获。记者能否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心理因素,在采访中扬长避短,保持优势的心理状态,不卑不亢,是采访成败的关键所在。

(4)记者面对的是新近发生的,甚至仍处于变动中的事实,采访本身处于一种未定和不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