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766心理学综合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本归因错误

【答案】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个体在进行归因时,经常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人所处情境的重要性的现象。产生基本错误归因的原因包括:①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结果的影响;②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因于行动者,而忽略其环境背景。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还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评价他人时习惯于作内部归因,而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习惯作外部归因。

2. 角色冲突

【答案】角色冲突是指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角色内的矛盾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前者为角色内冲突,指一个人担任某一角色,但无法同时满足多方面要求时引起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表现为不同群体对某一角色有不同的角色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困境;或者角色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但必须履行时,其角色行为上的冲突。后者为角色间冲突,指一人身兼数个角色时产生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产生角色间冲突的原因包括:①个人因素。个人不具备扮演该角色的能力和条件;对来自他人的角色期待,自己有着矛盾的理解;持有妨碍特定角色扮演的态度和要求。②情境因素。角色期待不明确,成员之间不一致;角色范围缺乏明确性;共有同一角色的伙伴之间,对角色的期待、角色允许范围和禁止范围的认知不一致;角色缺乏连续性;同时占有两个以上的位置而发生矛盾;缺乏能激励角色扮演的报酬等。③社会文化因素。角色关系与社会文化的价值规范是否一致。

3.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

【答案】社会助长指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在场旁观,从而使活动效率得到提高的现象。其内容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时,活动效率的提高,即共同活动效应,另一种是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活动效率的提高,即观众效应。其产生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群体背景之所以能够唤起行为内驱力,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社会助长作用不仅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数量上的增加,还可以提高有些工作中的行为质量。但是随着任务难度的増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甚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群体背景究竟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的性质和个体对任务的熟悉程度。

4. 侵犯/攻击

【答案】攻击又称侵犯,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这种行为涉及个体对他人的伤害和危害。凡是侵犯行为都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伤害行动,伤害意图与社会评价,是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二、多项选择题

5. 在一定范围内,个体从众行为的数量随群体规模的增加而( )。

A. 上升

B. 下降

C. 变化

D. 不变

【答案】AC

【解析】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个体从众行为的数量随群体规模的增加而上升,但超过这个范围,群体规模的影响不明显。

6. 下列属于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提出的五个普遍性命题的是( )。

A. 成功命题

B. 侵犯—赞同命题

C. 价值命题

D. 剥夺与满足命题

【答案】ABCD

【解析】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提出的五个普遍性命题包括:①成功命题;②刺激命题;③价值命题;④剥夺—满足命题;⑤侵犯—赞同命题。

7. 在态度转变的模型中,( ),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A )如果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

(B )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的

(C )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

(D )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

【答案】BC

【解析】海德提出的模型有两种关系:肯定或否定关系。海德指出:如果三种关系从各个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若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

8. ( )可以用来解释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A. 社会作用力理论

B. 社会交换理论

C. 社会规范理论

D. 进化心理学理论

【答案】BCD

【解析】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规范理论、进化心理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交往中使用的是“最低失分”策略,即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报偿但是这种成本和报偿的监控并不总是很有意识的。社会规范理论认为社会规范规定着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方式,指明哪些行为是被社会接受的和受到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或受到谴责的。进化心理学理论指出,生命的本质是基因的保存。基因驱使个体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生存机会的方式来活动。生存竞争使“自私”者后代绵绵,但是人类自私的基因上却安排了两种特殊的无私,甚至是自我牺牲,这就是对家族的保护和互惠。

9. 根据布鲁科弗和埃里克森提出社会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影响自我概念及行为决策的因素有( )。

A. 自我角色要求

B. 能力的自我概念

C. 自我的内在价值

D. 他人对自我的评价

【答案】ABC

【解析】根据布鲁科弗和埃里克森提出社会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影响自我概念及行为决策的因素包括:①自我角色要求;②能力的自我概念;③自我的工具性价值;④自我的内在价值。

10.( )是竞争的基本条件。

A. 对同一目标的争夺

B. 可能出现零和冲突或双赢结局

C. 应按社会规范进行

D. 互相交流与感情分享

【答案】ABC

【解析】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其基本条件是:①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②目标较为稀有或者难得。③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④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

11.侵犯的学习观认为个体习得侵犯行为的途径有( )。

A. 强化

B. 习惯

C.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