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明太祖)日:“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 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为下层民众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 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历代变法都是对民众的盘剥,并不可取。 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 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孔仅等人是为君聚敛而王安石是为国理财。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三教合流在民俗中的体现。
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 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废除丞相之后的新举措。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