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984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整体序列主义音乐
【答案】又称“全面序列主义音乐”。将音乐的所有要素都预先排列成为序列,在作曲中运用,其控制的参数从原先的音高,扩大到节奏、节拍、时值、速度、力度、音量、音区、音色等。1949年,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发表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是整体序列主义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学生布列兹和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对整体序列主义音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2. 夜曲
【答案】具有打情气质的钢琴曲,旋律宽广婉转、优美如歌,创始人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他作有20首夜曲。浪漫主义钢琴夜曲在肖邦手中发展到顶峰,他扩大了夜曲的规模,使之能够表现更加深邃的内容,情感表现也从单一的“夜间抒情曲”发展到戏剧性与思想性兼有。
3. 《水上音乐》
【答案】巴洛克作曲家亨德尔于1717年为泰晤士河上的一次皇室巡游而作的管弦乐组曲,共约20曲,出版,现代常见版本为爱尔兰作曲家哈蒂于1922年改编成的6首乐队组曲版,包括有著名的咏叹调、等乐章。
4. 游吟诗人
【答案】中世纪的贵族阶层诗人音乐家,发源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罗巴杜尔”,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伦威尔”。他们写作单声部世俗诗歌,内容常是爱情、时事评判和英雄史诗,运用田园恋歌、破晓歌、挽歌、维勒莱、回旋歌、叙事歌等体裁写作。德国的游吟诗人称为“恋诗歌手”
5. 拉索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代表,文艺复兴音乐的集大成者。创作极为多产,留存超过2000部音乐作品,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尚松、利德、圣母颂歌、诗篇歌、赞美诗等。他的弥撒曲多为大段借用宗教或世俗旋律的“模拟弥撒”,包含了经文歌、牧歌和尚松的音乐特征; 经文歌显示了他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西比尔的预言》甚至使用了半音化风格; 他的牧歌、尚松和利德选材广泛、风格迥异,极富表现力。音乐技法上,拉索将复调织体与主调手法相结合,其和声思维远远走在时代前列。
6. 《平均律钢琴曲集》
【答案】巴赫为键盘乐器而作的两套曲集,第一集1722年左右完成于克滕,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集1740年左右在莱比锡汇集编纂。每集各有24首前奏曲和赋格,用遍24个大小调写作,每一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上,但主题间没有联系。前奏曲形式自由,赋格曲显示了巴赫卓绝的对位创作技艺。曲集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是巴赫键盘作品的最高杰作。
7. 六人团
【答案】1920年成立于法国的青年作曲家团体,受到萨蒂和科克托的艺术理想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强调音乐的简朴理性明快,为日后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成员包括米约、奥涅格、普朗克、奥里克、杜雷和塔耶弗尔,其中前三人尤为重要,代表作有米约的歌剧清唱剧《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和奥涅格的交响诗《太平洋231》等。
8. 门德尔松
【答案】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主要交响音乐创作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始创浪漫主义钢琴小品新体裁“无词歌”,还写有清唱剧、艺术歌曲等。作为音乐教育家,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9. 圣桑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曾任19世纪法国“民族音乐协会”主席。音乐风格精致典雅、工于技巧,代表作有歌剧《参孙与达丽拉》、双钢琴与乐队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诗《骼骸之舞》、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10.沃恩·威廉斯
【答案】英国作曲家。20世纪上半叶复兴英国音乐的重要作曲家,英国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创作受到德彪西、拉威尔的影响,同时强调本土音乐素材的运用,作品丰富,主要有9部交响曲、管弦乐《塔里斯主题幻想曲》、《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等。
二、简答题
11.怎样区别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
【答案】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有一定的发展,但宗教音乐仍为主流音乐文化,它们在发展中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可以根据两者的特征来加以区别:
(1)在表演场所方面,宗教音乐是在教堂和宗教活动中运用的; 除此之外运用的音乐则是世俗音乐。
(2)在声乐演唱方面,宗教音乐为复调的圣咏,采用拉丁文歌词; 而世俗音乐多是单声音乐,
用方言演唱,即兴成分居多。
(3)在调式运用方面,宗教音乐采用教会调式; 而世俗音乐较多使用伊奥尼亚和爱奥尼哑调式。(4)在乐器使用方面,宗教音乐开始只是无伴奏的单纯声乐,13世纪后管风琴成为教堂的伴奏乐器,但禁用其他一切乐器; 世俗音乐则使用了民间流行的一切乐器,包括弓弦乐、弹拨乐和管乐器等。
12.室内乐及其产生与发展。
【答案】(1)含义:
室内乐(chamber music)原指西方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听众演出的音乐,它有别于当时的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
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2)产生与发展:
室内乐大约于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小型器乐合奏形式。但如果从历史角度考察它,就会发现这种音乐形式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16~18世纪初,当时的音乐被分为:三大类:教会音乐、戏剧音乐和室内乐,当时的室内乐与教会音乐、戏剧音乐的表演场地和规模有所不同,它是在私人(贵族)家里表演的声乐或小型器乐曲,由于贵族们喜好音乐,他们常会找些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士一同演出,于是就形成了最早的室内乐形式。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叶,随着音乐逐渐走进市民阶层,表演地点也从私人家庭移到公开的音乐表演场所,使室内乐在含义上有了新的变化,它成为由少数乐器表演的(主要指弦乐四重奏),与具体演出场所无关的现代室内乐。
19世纪中期至末期,大多数重要的室内乐作晶都出自德国作曲家之手,如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等,虽然乐器的组合主要沿用古典主义时期的形式,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通常为二至九人的承奏组合,最典型的例子是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
进入20世纪,传统的室内乐受到很大的挑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混合音色组合:由于电子合成音乐的产生,新作曲方法的应用,室内乐领域产生了广泛而不寻常的乐器组合,寻找新的音色组合,如斯托克豪森的《天狼星》(电子合成器、小号、低音单簧管、女高音和男低音)、亨策的《友谊》(单簧管、长号、大提琴、打击乐和钢琴); 另一方面来自人员编制:出现了室内交响曲(十几个人的编制),室内协奏曲,室内歌剧等室内乐体裁,如布里顿的《旋螺丝》要求有六或七位独唱者、木管乐器、弦乐四重奏加低音提琴、竖琴、打击乐器、钢琴、钢片琴等。
13.巴罗克时期乐器制作的发展情况。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大多沿用至巴罗克时期,管风琴、古钢琴和提琴等乐器的制作在巴罗克时期进入到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