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811音乐学基础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潘德列茨基
【答案】波兰作曲家,1959年因获青年作曲比赛一等奖而出名,成为二战之后波兰最重要的先锋派作曲家。对音色运用有丰富的想象力,最早尝试在音乐中加入锯木声、打字机声、尖叫声等非乐音,《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以出色使用音块手法而著称,其他代表作还有《路加受难曲》、《晨祷》等。
2. 埃尔加
【答案】英国作曲家。早年以写作合唱曲著名,管弦乐曲《谜语变奏曲》和清唱剧《杰隆修斯之梦》树立了他作为一流作曲家的声誉。音乐风格极为个性化,以色彩化配器见长,情感表达丰沛热烈,形成独特的“埃尔加风格”。
3. 《合唱交响曲》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晚年唯一的交响曲作品。构思宏大,手法新颖,独创性地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中加入合唱,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歌词,表达了作曲家对人类和平友爱欢乐境界的追求。
4. 抒情歌剧
【答案】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5. 众赞歌
【答案】众赞歌是16世纪路德教派的一种赞美诗歌调,起初是单声部的分节歌,后来出现复调谱曲。歌词运用民族语言德语演唱,旋律素材有来自天主教拉丁文赞美诗的,有来自宗教改革前的德国教会歌曲,也有来自世俗歌曲,但大量是新创作的,马丁·路德的众赞歌《我们的主是坚同堡垒》是著名的例子。17世纪以后,众赞歌旋律常被用在教堂康塔塔和管风琴前奏曲或变奏曲的创作中。
6. 六人团
【答案】1920年成立于法国的青年作曲家团体,受到萨蒂和科克托的艺术理想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强调音乐的简朴理性明快,为日后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成员包括米约、奥涅格、普朗克、奥里克、杜雷和塔耶弗尔,其中前三人尤为重要,代表作有米约的歌剧清唱剧《克
里斯托夫·哥伦布》和奥涅格的交响诗《太平洋231》等。
7. 《芬兰颂》
【答案】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创作的管弦乐音诗,为戏剧配乐《历史场景》的终曲。引子是由低音铜管乐奏出的反抗性的怒吼,代表了芬兰民族不畏强暴,誓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两个主题一是斗志昂扬的进行曲,二是饱含民族哀伤的颂歌。乐曲曾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秆。
8. 尚松
【答案】16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法国尚松(chanson )与意大利牧歌一样,是备受作曲家关注的世俗歌曲体裁,它改变了以往巧世纪时沿着佛兰德斯风格发展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在词曲上具有典型法国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代表人物:雅内坎(C.Janequin )、贡贝尔(N.Glemens )、克莱门斯(J.Clemens )等。它在音乐上,旋律轻快优美,节奏强烈,音符常常反复,具有朗诵性; 在内容上,多表现生活中爱情的一面,法语生动的模仿和对情景的描绘,使其描摹的对象显得惟妙惟肖; 在形式上,一种模仿对位的歌谣曲形式。16世纪后,法国尚松发展成一种被称为“格律音乐”的五声部复调歌曲形式。
二、简答题
9. 简述莫扎特的创作和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他是脱离教堂、宫廷,走入“自由音乐家”行列的先行者。
(2)代表作品:
莫扎特的创作几乎涉及音乐的所有领域:41首交响曲,二十多部歌剧,27首钢琴协奏曲,7首小提琴协奏曲,各种器乐协奏曲、奏鸣曲以及26首弦乐四重奏等。代表作分别为:
①歌剧:德语歌唱剧有《后宫诱逃》《魔笛》; 意大利喜歌剧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或译《唐乔瓦尼》)《女人心》; 意大利正歌剧有《伊多梅纽》等。
②交响曲:最后三部最突出,它们是《降E 大调交响曲》(K.543). 《g 小调交响曲》(K.550)和《C 大调交响曲》(K.551)。
③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中的《d 小调协奏曲》(K.466), 《c 小凋协奏曲》(K.491); 小提琴协奏曲中的《G 大调协奏曲》(K.216), 《D 大调协奏曲》(K.218), 《A 大调协奏曲》(K.219)以及《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 1791年)等。
④室内乐:在26首弦乐四重奏中,最著名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K.387, K.421, K.428,K.458,K.464,K.465,1782~1785年); 另外,《“哈夫纳”小夜曲》(K.250)和《G 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著名作品。
⑤其他作品:较著名的有《A 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 《c 小调弥撒》(K.427)和他临终
前创作的《安魂曲》。
(3)艺术成就:
①莫扎特对音乐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他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想,但又与格鲁克不同,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以音乐至上的原则创造了一部部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他的《魔笛》为德国歌唱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费加罗的婚礼》成为喜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②协奏曲是莫扎特在歌剧以外成就最突出的一方面。他确立了18世纪古典协奏曲的结构范式,确定了第一乐章中“双呈不部”和“华彩段”的形式,并为当时儿乎所有的乐器创作了杰出的协奏曲,为近代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完善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④在交响乐中,强调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之间的强烈对比,加强展开部的不稳定因素,预示了后世交响乐发展的思路。
⑤创造了极富个性的音乐风格特征。他的音乐是自然的流露,从小矫揉造作,具有孩童般天真烂漫的性格,同时又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戏剧性特征,其晚期作品还加入了悲剧因素。他的音乐中所蕴含的特质,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
10.中世纪的罗马教会圣咏。
【答案】罗马教会圣咏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传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罗马教会圣咏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罗马教会圣咏又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它是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圣经》,用拉丁语演唱。圣咏自4世纪
以来,就被广泛用于教堂的各种礼拜仪式中,是宗教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存至今有3000多首。
罗马教会圣咏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早期受到犹太教和拜占廷礼拜仪式的影响,后又综合了法国的高卢圣咏、两班牙的摩沙拉比圣咏、意大利罗马地区的旧罗马圣咏和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这此古老的欧洲圣咏,最终于8~9世纪时被固定下来,成为欧洲天主教礼拜音乐中统一的圣咏形式。
罗马教会圣咏由教会唱诗班演唱,演唱方式可分为会众齐唱、交替对唱和应答轮唱三种; 罗马教会圣咏是无乐器伴奏的单声部歌唱,节奏自由灵活,依据歌词的涵义和人声演唱的呼吸节律,自然地停顿,形成段落; 罗马教会圣咏的歌词用整个中世纪宗教和学术的标准语言一一拉丁语演唱; 它的旋律风格,按照歌词音节与音符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音节式、纽姆式和花唱式三种。
罗马教会圣咏通常应用于每日教堂内的日课,以及在重大宗教节日举行的弥撒仪式中。日课是每日都要做的宗教功课,主要内容是吟诵诗篇和演唱应答圣歌; 弥撒是天主教隆重的感恩祭礼仪,用于礼拜日及特定的宗教节日,又称圣餐仪式,全部内容近二十项,分为音乐和祷文两大部分。
弥撒音乐的内容分为常规的和专用的两种。常规弥撒是仪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 专用弥撒是仪式中可变的部分,主要有进台经、升阶经、阿莱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