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试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偶性

【答案】偶性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与本质相对应的专门术语。它主要有三层含义:①虽小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却是事物固有的、不可分的特征; ②事物的暂时性的、不固有的属性,其有和无并不影响事物的自身同一性; ③实体之外的所有范畴都是实体的偶性,它们只能依赖于实体而存在而不能独立的存在。在此种意义上,偶性也是本质性的。

2. 米利都学派

【答案】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之源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都源于元质,最终又复归于元质。同时主张世界起源于一种永恒的运动,是由演化得来的。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基质是气,大地呈圆桌形状,气包围着万物。他们的哲学的共同特点是寻求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米利都学派开创了理性思维,他们试图用观测到的事实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腊神话来解释世界。他们的思想观点排除了当时神造世界万物的迷信,激起了人们探索世界本原的强烈兴趣。米利都学派揭开了希腊哲学以至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序幕。

3. 第二性的质

【答案】第二性的质是洛克关于物体所具有的性质的划分其中的一种。性质是指物体中能够产生观念的能力,而第_性的质则是物体借其体积、形相和运动等第一性的质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诸如颜色、声音、滋味等观念的能力。第二性的质虽源于物体的刺激,但它并不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具有因人而异的相对性。

4. 黑格尔的自在自为

【答案】黑格尔的自在自为是指绝对精神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东西,是存在和本质、直接和间接、潜在和现实的具体统一和大全。这个全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构成概念的一个整体。自在是内在的潜在,是自我统一的和未反思的; 自为是现实和反思的,是展现自身和外化自身的。自在自为是自在和自为的统一,是完全的发展状态,事物在其中达到完满的状态。事物从自在发展为自为,并最终发展为自在自为的存在。这符合黑格尔的“正题一反题一合题”的发展模式。

5. 未著文字的学说

【答案】未著文字的学说是柏拉图没有写下来而只是口头教予他的学生的学说,又称不成文学说,这些学说的主要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有关言论。未著文字的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与不定

之二是其中两条终极的原则,它们产生了形式,并通过形式而成为一切事物的原因。形式是数,在形式与殊相之间存在数理本体。大多数柏拉图学者并不关注这些学说,图宾根学派认为,这些学说代表了柏拉图哲学的真正本质,对话只是通往这一严肃哲学的初级阶段。

6. 宿命论

【答案】宿命论是指人一生中的所有事件,不管它们是己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都是预先由上帝决定好的,个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改变。这是一种神学学说,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这种主张根源于“上帝是万物的原因”,也与“人类只能靠上帝的恩典而得救”的神学思想密切相关。宿命论或先定论的概念为天命论奠定了基础。

7. 费希特的绝对自我

【答案】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是指所有自我意识中的先验要素,既不是经验的自我,也不是超验的自我。它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实在性的根据和先验的源泉,因而是知识学的最高根据和出发点。费希特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意识与对象的关系问题,要么从意识到对象,要么从对象到意识。他认为唯物论无法说明从物质客体到意识的过渡,但是唯心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认为第一原则只与主体有关,与物自体无关。他还区分了理论自我和实践自我,提出理论自我的最高根据是理性,理性是实践自我的出发点,因而,实践自我高于理论自我。

8. 社会契约论

【答案】《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著作。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提倡的民主理论风靡全世界,并且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卢梭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建立在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中,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以及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二、简答题

9. 简述柏拉图的数学型相论。

【答案】数学型相论是柏拉图不成文学说的主要内容,主要来源于亚里十多德的相关言说。

(1)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观点

①数学位于感性事物和“型相”这二者之间,数学与感性事物的区别在于它们是永恒不变的,与“型相”的区别在于它们同一类的数目众多,而每个“型相”是单一的;

②“型相”是其他事物的原因,构成“型相”的事物就是一切存在的东西的元素;

③数目有两类要素:一和“不定之二”,即大和小。一是形式因,“不定之二”是质料因,一和“不定之二”的结合可以产生所有的数字。

(2)现代学者的相关观点

现代学者认为,“不定之二”是柏拉图的无理数的名称。柏拉图为了解释无理数的存在,提出数目由不可分割的单元和无限可分的单元构成。不可分割的单元是来自一的重复相加的自然数以及自然数构成的分数,无限可分的单元即无理数,介于两个分数之间。因此柏拉图称之为“大和小”的二元。

通过肯定无理数的合理性,柏拉图把无理数列入型相领域,这使他能把数目型相解释为几何图形。这样,数目成为有形体的型相,成为型相与感性事物之间的中介。

10.简述爱尔维修的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

【答案】爱尔维修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人的一切差别都是后天获得的。因为人都是自然界的生物,人人都具有同样的身体结构,都有肉体的感受性。所以,人的智力是天然平等的,具有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也是同等的。同样,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恶,人们的智力差别和道德上的善恶都是后天形成的,即由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不同教育造成的。因此,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

(1)人是教育的产物。

他认为人生而平等,表现在人的智力是天然平等的,具有认识事物的同等能力。但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力。他认为,智力的差别是由于人所受的不同的教育而产生的。爱尔维修的教育,含义十分广泛,不仅指教师在一个地方对于学生的系统的影响的总和,还包括社会上一切用以教育人的东西。

(2)人是环境的产物。

①内涵

爱尔维修的“环境”不是自然环境,而是社会环境,是指影响、熏陶人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及所接受的教育等。他认为社会环境对人的智力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即人与人智力和道德上的差别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②政治、法律和教育

在社会环境的诸因素中,他认为政治法律制度和教育是其中最主要的社会因素。他认为政治在社会环境中起决定作用,法律关乎民族的兴盛,而教育是最强大的力量,能改变不合理的政治。由此,人是环境的产物也就是指人是政治法律制度的产物。

(3)人的观念决定环境。

他认为,法律的完善和不完善完全取决于立法者,立法者的愚昧与无知造成不完善的法律; 反之,则形成完善的法律。可见,法律的完善与否是与人的理智的进步程度相联系的。这就是爱尔维修“人的观念决定环境”、“意见支配世界”的观点。这一观点与“人是环境的产物”是矛盾的。他求助于少数天才人物,以解决这一矛盾。

11.为什么说是笛卡尔奠定了近代哲学的思想基础?

【答案】笛卡尔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他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以“普遍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