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科技大学现代西方哲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黑格尔的辩证法

【答案】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在思想和世界的一切变化和运动中都存在着矛盾。他的辩证法的内容有:①思想作为知性,把范畴当作是有限和独立于其他概念的概念; ②思想作为否定的理性认识,其原初概念的意义取决于与它的否定者的对比; ③思想作为肯定的理性认识达到了更高的范畴,它把原初的矛盾范畴包含在对立统一中,自身中也包含着矛盾。这样就构成了辩证的运动过程。他认为思维过程、概念自身、绝对理念和自然的发展过程之中都存在着辩证运动。

2.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答案】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是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一种假说,把他在哲学中提出的思维模式同哥白尼在天文学中提出的“日心说”相类比。他认为对象必须符合知识,突出了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和能动性。他还认为,进行认识活动的主体本身具有一套认识形式,由于其在经验之先并作为经验的条件而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因而使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哥白尼革命”的结果是消极的,是对理性认识能力的限制。但这个消极限制可以转化为积极成果,即通过对认识能力的限制为自由开辟道路,这体现了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

3. 我思故我在

【答案】“我思故我在”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著名思想,是笛卡尔哲学认识论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其意为: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笛卡尔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然而他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怀疑。该理论被认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4. 谢林的绝对

【答案】谢林的绝对是其同一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绝对”是指无差别的绝对同一和一种不自觉的客观精神力量。“绝对”作为普遍性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它的特殊表现是对立的发展。对立的双方只有量的差别。他认为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一种预定和谐,所以主客体是“绝对同一”。“绝对”只能通过自我意识显现,而自我意识的活动就是理智直观。因此,他认为我们只能借助于理智直观来认识和理解“绝对”。

5. 实践智慧

【答案】实践智慧是指导向实践活动的推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都是理智德性。理论智慧关注永恒事物,而实践智慧在一般性层面上,关注于实践判断的真实性,

及构建行为的一般规则; 在具体的层面上,将一般规则应用于具体的生活领域,确定应当做的正确行为。实践智慧包括实践直观、实践途径和实践手段。实践智慧与品格德行是不可分的,德行保证目的正确,实践智慧保证实现目的的手段。

6. 唯名论

【答案】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共相”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分为实在论和唯名论。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唯名论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7. 笛卡尔的普遍数学

【答案】笛卡尔的“普遍数学”是指他认为数学方法是用以研究科学的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普遍数学是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数学的两个一般特征一一“度量”和“顺序”,当把它们运用于更大范围时,需要从哲学上加以界定,以获得更普遍的意义。数学的“度量”是指量与量之间的比较,而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的同与异的比较。比如,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同质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但我们可以通过概念的比较,把握不同的对象在性质和程度上的相似和差异。

8. 德漠克利特的“原子”

【答案】德漠克利特的“原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原子”原意是“不可分割”的东西。他的原子具有如下特点:①内部充实的、不可分和不可入的基本粒子,原子虽然是构成一切具体事物的最后单位,但原子本身却是不可感知的; ②数量无限,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有形状、次序和位置方面的差别; ③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由于方向不同而相互碰撞,形成漩涡运动并构成万物,受因果必然性决定; ④不生不灭的本原,万物的产生与毁灭是原子的聚散。他的原子论被人们称作是“打碎了的巴门尼德的存在”。

二、简答题

9. 贝尔是如何论述理性与信仰、道德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的。

【答案】(1)怀疑论与宗教神学

贝尔从怀疑论出发,针对宗教神学的问题和争论展开了批判。他认为神学问题如“恩典抑制自由”、“恶的起源”和“上帝的全能”等教义教条都是没有理性的确定性的,而怀疑论对科学和社会并没有危害,仅对神学有害。

(2)理性与信仰

贝尔的怀疑论并不是要用理性否定信仰。他认为我们不能用信仰来否认理性,但同样也不能用理性来否认信仰,因此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宗教信仰。他说,信仰来自启示之光,理性是

自然之光,信仰在理性之外。因而,他批判的不是信仰本身,而是神学和一切用理性来证明信仰的哲学理论。他认为宗教信徒只要不把自己的信仰混同于理性,他们的信仰也是无可怀疑的真理。

(3)道德与宗教

贝尔用同样的方式把道德与宗教区别开来。贝尔认为道德的基础不完全是信仰,理性也能够使人趋善避恶。对于某些人而言,对荣誉的渴望、死亡的畏惧和官职的期望,其推动力量要大于讨好上帝和害怕触犯天条。因此,他提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都能行善,都可以组成一个秩序良好、道德高尚的社会。

10.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答案】(1)事物的规律性

黑格尔认为,不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在精神世界中,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①规律的普遍性

黑格尔认为人们只承认应当通过自然界表面上的偶然现象寻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而把社会现象当作是偶然和任性的产物,这是错误的。社会领域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规律性。

②自然界与社会领域的比较

自然界和社会领域规律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必然性直接完成的,后者则是借助于自由的精神世界而完成的。黑格尔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认识事物的理性,哲学的最高任务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2)现实和现存的区分

①他认为在一切现存事物中,一部分是倏忽即逝的、没有意义的现象,一部分是“现实的”真实的东西。

②那些现实的东西就是指具有必然性的存在,符合理念的存在; 而那些倏忽即逝的、没有意义的现象只是现存的,而不是现实的。

因此,他的命题就是:“凡是合乎理念的就是真实的存在,反之,凡是真实的必然存在,都是合乎理念的。”

11.笛卡尔是如何怀疑数学观念的。

【答案】(1)彻底的怀疑

笛卡尔在论述了我们无法分清梦和醒之后,追问道:“数学以及类似这样性质的其他科学,由于它们对待的都不过是一些非常简单、非常一般的东西,因而似乎都含有某种确定无疑的东西。因为不管我醒着也好,睡着也好,二加三总是等于五,正方形总不会有四条以上的边; 这样明白、这样明显的真理,看来是决不会有任何虚假和不确实的嫌疑的。”但是,这也只是未经推敲的印象而已,笛卡尔的怀疑是彻底的,即使像数学观念这样明白清楚的对象也可以被怀疑。

(2)上帝的欺骗

笛卡尔认为,有一个全能的上帝,恶作剧般地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放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并使它成为我们思想的对象,使我们每次在二加三上,或者数一个正方形的边时弄错。因为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