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讨论清代的三大贪污案之一,也是最大的经济犯罪案件“两淮预提盐引案”来论述清朝盐法制度与清代中期的吏治问题。清王朝缔造了康乾盛世,但同时,在也伴随着其政府衙门机构的腐朽堕落,自乾隆三十三年发生两淮盐政高恒、普福和盐运使卢见曾大肆贪污的震惊朝野的两淮预提盐引案以后,乾隆皇帝虽然予以严厉制裁并加强了官员监察制度,但贪污案件却还是时有发生,大案要案频出触目惊心。按照常理,对于初始的贪污案件,严惩不贷,应该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何乾隆帝的铁腕治贪反而收效甚微呢,究其原因,根源就是封建专制制度,本文就此问题主要从清朝的盐官制度、盐商现象、吏治改革及效果、官员的选拔制度、官员监察制度和惩处的收效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以对清代两淮盐业有着重大影响的两淮预提盐引案的相关研究情况为切入点,前辈学者对两淮预提盐引案的研究非常多,对此案涉及的历史背景、发生原因研究也相当深入,但是围绕两淮预提盐引案的政治问题、管理问题展开的研究却并不多,因此围绕着具体对象和具体事务就有了研究的必要。同时借由两淮预提盐引案来分析清代中期的盐政律令与吏治的相关状况与弊端对后世也具有借鉴意义。因此需要简要介绍两淮预提盐引案发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统治体系,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两淮预提盐引案发生的一些细节,对以往的一些学说做了考辩和分析,认为造成两淮预提盐引案发生有着其内在的社会原因,有整个政治环境的原因,还有历史文化的原因以及商人自身动机的因素等。
之后,通过分析清朝的盐法制度,探寻两淮预提盐引案发生的制度上的漏洞和原因,让今人能够了解当时境况,从中吸取教训。透析盐政腐败的吏治原因。以及两淮预提盐引案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清朝沿袭了明代的低俸禄制度,以至于官员难以维持生计,贪腐成风,但监察失效,奢靡之风蔓延最终导致清朝灭亡,对今后中国的吏治都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其结构主要就是以预提盐引案为引,折射出清中期的盐政制度问题,即吏治问题和监察手段的漏洞。并从各个方面分析统治阶级的吏治整饬态度,以及最终导致的结果和影响。
探读本文明确两淮预提盐引案对两淮盐业的影响,随着两淮预提盐引案的处理,暴露出的制度和吏治问题。以及最终影响两淮盐务渐渐走向了衰败的巨贪案件,凸显出的各层次之间的矛盾。最终的处理结果存在怎样的遗留问题才使得清代末期的官场更加腐败,成为清王朝的逐渐衰落的众多因素之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