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国产热播婆媳剧的人物群像解析

关键词:婆媳剧 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 男权思想 女性意识

  摘要

小荧屏,大社会,电视对现实生活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它对社会近乎原生态的展现,使喜欢看电视的人们已习惯从电视节目中寻找生活的密码。电视剧作为大众广泛喜爱的一种电视文艺形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表达着特定历史时期观众的“深层集体心理”,同时以其承载的意识形态“询唤”大众,建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在日益丰富的电视剧类型中,表现家庭日常生活中婆媳之间微妙关系和矛盾冲突的为题材的婆媳剧脱颖而出,成为当下家庭伦理剧中的主要类型。 1997年播出的电视剧《婆婆媳妇小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而拉开了国内婆媳剧热播的序幕。随后《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一批优秀婆媳剧再掀狂潮,愈来愈热的婆媳剧不仅满足着家庭主妇这一电视剧消费主体的观影需求,更重要的是影视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对调和现实矛盾、唤醒伦理亲情、促进家庭和谐有积极的作用,婆媳剧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婆婆媳妇小姑》(1997年23集)、《婆婆》(2007年22集)、《双面胶》(2007年22集)、《婆婆来了》(2010年26集)、《媳妇的美好时代》(2010年36集)、《当婆婆遇上妈》(2011年30集)、《双城生活》(2011年32集)七部热播的婆媳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的内容研究,试图绘制婆媳剧中婆婆、媳妇、小姑、娘家妈等女性人物及丈夫、公公等男性人物的群像;并借助女性主义理论,从社会历史背景和人类文化学角度,分析婆媳剧中婆媳矛盾,透析影像文本中隐藏至深的男权思想和女性意识。中国长期的文化积淀,婆媳矛盾不断被强化和放大,婆媳成为一对天然公敌。婆婆的保守与封建、媳妇的反传统与独立成为婆媳剧创设矛盾的主要依据。传统儒家文化中所推崇的“人伦之和”和“美善合一”思想成为调和家庭矛盾的伦理准则,婆媳剧故事圆满做结。其实,影响家庭和睦的根本原因却不是婆婆媳妇这一看似对立的双方,而是隐身在他们身后的男人,他们的无能、逃离、懦弱、愚蠢正是引发婆媳矛盾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