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案】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做“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皮格马利翁效应让人们看到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二、简答题
2. 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又有哪些?
【答案】以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为分类依据,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以言语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方法:
①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是历史上流传下来最主要的一种方法。
②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从它的心理机制来说是属于探究性的,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把发现的信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加以重新安排,并进一步组织或转换,使它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融合起来。
③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④读书指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的是通过书本知识去间接地认识世界,因此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指导读书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习方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2)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组织教学性的参观等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缺点是它只能直接给人以形象(现象),不易教学生直接掌握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方法:
①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看,或者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
②参观法
参观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是能使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能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中受到生动实际的教育。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尤其是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际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练习法
练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②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a. 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独立作业的方法。这种方法目的在于引起所要求出现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并通过观察、研究去获得知识。它有时可以和教师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称演示实验)结合进行。
b.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在自然学科中,实习作业占有重要地位。
(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陶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两个过程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
①与认识相联系的情感过程,古人称之为“陶情”。
②与情感紧紧相关的认识过程,古人称之为“冶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过程规律和教学原则;
(3)本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学法特点;
(4)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认知等;
(5)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
(6)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质设备等;
(7)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
(8)预计可能取得的真实效果等。
3. 简述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的涵义。
【答案】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是:
(1)科目本位课程:指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是最传统的学科课程。
(2)学术中心课程: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而开发的课程,是课程内容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
(3)综合学科课程:指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整合起来形成的学科。
4.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各是什么?
【答案】“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大致分为两种理论倾向:
(1)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与存在经验的开发的“存在现象学”课程论。该课程论认为,课程是“具体存在的个体”的“活生生的经验”或“存在体验”,课程更主要的是个体的“自我知识”,而不只是外在于个体的文化知识。意识水平的提升与人的自由解放是课程的终极目的。
(2)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知识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与社会公正的建立的批判课程论。该课程论把课程的本质概括为一种社会的“反思性实践”,是行动与反思的统一。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不断反思、批判而创造、建构意义。“反思性课程实践”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性实践,这是批判课程论者对课程本质的基本认识。由此,批判课程论呼唤“批判理性”,通过对课程知识及其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思批判,最终指向社会公正与人的解放。
5. 请简述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
【答案】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但这种教养性的学习是不可能通过再现性地接受尽可能多的个别知识、能力、态度和技巧来达到的,而只能通过如下办法: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获得一般的,更正确些说,或多或少可作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换言之,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等。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就多少能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
6. 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并请给予简单的说明。
【答案】(1)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是“教育是经验的连续改造”。其依据在于杜威提出的“经验观”。杜威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以“经验”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在他看来,“经验”即人与环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