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定员定额
【答案】定员定额是编制基本支出的基本方法。定员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确定的机构人员的编制数,定额指各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人均额度标准。因此,它们的预算实际上是一种公式预算,即根据固定的标准按特定的公式计算,该公式为: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定额x 定员。
2. 公共危机
【答案】危机是一种突发性的紧急态势或事件,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损害,甚至威胁到社会系统的基本机制和行为准则,要求决策者迅速应对以消饵负面影响。危机的种类很多,一般而言,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危机,只要涉及较大规模的公众利益,需要国家公共部门介入处理,便可划入公共危机范畴。它可以是人为因素诱发的,也可以是非人为的自然灾害; 可以是生产性危机,也可以是自然性危机,如“非典’夕、禽流感等流行疾病。公共危机是指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J 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3. 行为科学、梅奥的组织理论
【答案】从1927年到1932年,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及怀特赫德三位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连续五年进行了新的试验,即著名的“霍桑试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梅奥等人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等文章,通过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实证性研究,他们以人、人的行为和人的社会关系为中心的新的研究方向,以及用社会—心理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组织现象的先例,从而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的活的因素—人及人际关系摆到组织中来,并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开创了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先河。梅奥等人以实验的结果为依据,主要提出了四条原理:
(1)工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工人会追求金钱收入,但也会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社会、心理因素是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
(2)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机械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3)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常表现为某种团体的“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存在直接的影响。
(4)管理者要寻求和采取一种以社会和人群关系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即“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也即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而激
励职工的“士气”,从而实现提高生产率的目标。
4. 行政立法体制
【答案】行政立法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立法的体制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它是整个国家立法体制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立法体制,通常是由该国的宪法及有关组织法规定的。因此,行政立法必须严格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充分注意权限合法和程序符合规定,以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是一个多层次的、分等有序的、严密统一的系统。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我国依法确认的行政立法系统包括: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立法和地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5. 政策议程
【答案】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政府)确定政策问题的轻重缓急。其基本形式包括: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 ②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政策议程创立的条件有:①要使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有问题察觉机制; ②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的政治过程才能进入政策议程。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途径。
6. 个人绩效合约
【答案】个人绩效合约是个体绩效考核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组织绩效目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确定不同员工的主要绩效范围,然后设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并确定具体的考核目标。员工在与其直接上级进行沟通后签订个人绩效合约。员工的直接上级负责监督绩效合约的完成,并负责根据绩效合约的具体要求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7. 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
【答案】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主要指各政府部门内管理机构对本部门行政信息实施具体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职能。其主要职能是在行政信息宏观管理的指导下,根据本部门行政信息利用需求,合理开发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行政信息的采集、组织、检索、开发、传播和服务等,实现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
8. 数据库
【答案】数据库是对来自异地、异构的数据源和各种数据库的数据经加工后在一种称为数据库的存储地存储、提取和维护的一种存储方式。数据库提供集成化的和历史化的数据、集成种类不同的应用系统、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供信息化和分析处理之用。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包括联机分析处理、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因此,数据库既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存储机制,也是一个信息资源分析、处理的支持决策系统,基于数据库的行政信息存储将会成为主流的存储方式。
二、简答题
9. 简述公共行政实践中出现的新迹象对行政伦理的推进作用。
【答案】从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新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行政伦理研究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公共行政实践中出现几个新的迹象,对于行政伦理研究具有直接的推进作用。
(1)从控制导向转化为服务导向
人们将行政类型区分为“统治行政”与“公共行政”两类。统治行政为了秩序目标而实施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因此统治行政是“完全的”控制导向的行政。管理行政也是控制导向的,特别是管理行政发展到公共行政阶段,达到极高的控制水平。管理行政所依赖的是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性的操作,因而也与伦理无涉。
当公共行政走出控制导向时,即用服务导向取代控制导向时,它虽然还要得到科学和技术的支持,这使得它从属于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技术化所需要的研究还是必要的; 但另‘方面服务行政所内涵的伦理问题已被提了出来。所以,公共行政从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化,实际上是在科学化、技术化的基础上转向伦理化,服务导向注定的“关系”格局是这种转变最强有力和直接的动力。
(2)从效率导向转化为公正导向
管理行政基本上是效率导向的行政。从19世纪80年代管理行政开始成为公共行政的主流以来,效率的问题渐渐掩盖了公正的问题。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公共行政的实际运行则属于效率导向。公共行政实践中的这一定势,使公正与效率成为区隔开来的两个领域一一公正往往变成政治问题,而效率则成了脱离政治制约或影响的行政问题。政治家考虑公正,政府官员考虑效率。到了20世纪后期,公共行政的公正问题又被人们重新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公共行政实质含义化的有效矫正,自引导公共行政致力于恢复其公共性的本质。
(3)在工具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
20世纪前半期,公共行政学沿着科学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突出工具研究的意义。到20世纪后期,这种状况开始发生改变,人们越来越注意在相应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只有致力于在公共行政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才足以保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健全视角,也才是真正保证公共行政研究的合理化方向。正是由于价值视角的引入,使致力发掘公共行政价值内涵的行政伦理研究的意义鲜明凸显出来。
(4)确立合作和信仟的新型整合机制
从政治视角看公共行政,需要把合作和信任理念引入公共行政领域。事实上,公共行政自觉地确立合作和信仟的整合机制,己成为它的发展趋势。公共行政的基本功能在十实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一方面,它要实现对自身体系的优化整合; 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优化整合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整合。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基本上都是通过控制的方式来整合社会的,但公共行政完全可以拥有另一种自身整合以及整合社会的方式,那就是以合作建立行政机构、行政人员与社会各种机构、人士的关系结构,以信任建立起合作者之间的牢固互动结构。
(5)在治理变革上谋求德治与法治的结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