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II(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归因过程中,我们通常认为机遇是( )。
A. 内在的稳定的西素
B. 外在的稳定的因素
C. 内在的不稳定的因素
D. 外在的不稳定的因素
【答案】D
【解析】机遇属于外在的不稳定因素。
2. 态度的ABC 模型中,B 指( )。
A. 行为
B. 情感
C. 感觉
D. 行为倾向
【答案】D
【解析】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个成分,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 (cognition , 认知)、A (affection ,情感)、B (behavior , 行为倾向),因而有人把态度的三种成分说称为态度的ABC 模型。
3. 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 )。
A. 社会性
B. 经济性
C. 繁衍性
D. 激情性
【答案】A
【解析】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建立的。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4. 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下列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 )
A. 人们比较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
B. 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C. 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D. 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经过的路人不帮助摔倒的酗酒者,是因为他们觉得“摔倒爬不起来”这一困境是酗酒者自身(过量饮酒)造成的,他自己应承担主要责任。
5. 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所有的球队都愿意主场作战,而不愿意客场作战。这是因为( )。
A. 社会助长现象的存在
B. 从众现象的存在
C. 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
D. 合作现象的存在
【答案】A
【解析】社会助长现象指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人的工作绩效比单独一人时提高的现象,球队主场作战往往对球员的发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属于社会助长现象。
6. 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被称为( )。
A. 个人距离
B. 公众距离
C. 亲密距离
D. 社交距离
【答案】A
【解析】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①公众距离。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②社交距离。是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③个人距离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的体语信息。④亲密距离是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感觉刺激。
7. 挫折—侵犯学说是由( )提出的。
A. 罗伦兹
B. 弗洛依德
C. 班杜拉
D. 多拉德、米勒
【答案】D
【解析】挫折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他们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
8. 光环效应是一种( )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A. 社会适应
B. 信息干扰
C. 先入为主
D. 以偏概全
【答案】D
【解析】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
9. 海德提出的态度改变理论是( )。
A. 平衡理论
B. 调和理论
C. 分阶段变化理论
D. 认知不协调理论
【答案】A
【解析】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海德认为在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些情感或评价趋向于一致的压力。
10.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 )的理论观点。
A. 需要倾向
B. 归因倾向
C. 控制倾向
D. 思维倾向
【答案】B
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解析】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
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二、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