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鄂西南民族地区地处鄂西大山区,到目前为止其经济发展水平仍很低,财政仍需政府补贴,造成这种现状,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 根源。本文试图从历史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入手,探讨鄂西南民族地区在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从中探索经济发展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为 当前鄂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提供借鉴。 研究明清时期鄂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地理,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民族地区的历史经济地理仍属于历史经济地理的范畴,通过对明清鄂西南民 族地区经济地理的研究,可丰富历史经济地理的内容,对学科建设有一定的意义。研究明清鄂西南的经济地理,有其现实意义。通过对明清鄂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地理的研究,可探讨少数民族在山区经济开发中的作用,也。可探讨民族地区在历史时期经济开发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 为当今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服务。 就鄂西南地区而言,也可探讨鄂西南地区历史时期经济开发的规律,找出鄂西南经济开发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之处,以便于当今鄂西南地区经 济开发。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介绍鄂西南民族地区的地域范围、建设沿革和自然状况 。 第二章论述明清时期鄂西南的民族与人口地理。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代以前鄂西南地区的居民;明代鄂西南民族及人口分布变迁; 清代鄂西南民族及人口分布变迁。 第三章论述明清鄂西南农业地理,主要论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明清鄂西南的农业结构;明清鄂西南主要农业产物及其分布;明清鄂 西南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明代的屯垦和清代的改土归流对鄂西南农业分布及环境的影响;明清鄂西南农业地理的特点。本章为论述的重点。 第四章论述了明清鄂西南手工业和商业地理,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明清鄂西南的手工业地理;明清鄂西南的商业地理。 第五章论述了明清鄂西南的交通地理。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清鄂西南的主要关隘;明清鄂西南铺递及主要交通道路;明清鄂西 南的水路交通。 第六章论述了明清鄂西南聚落地里,严格意义上讲聚落地理不属于经济地理的范畴,但由于明清时期鄂西南的聚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紧密 相关,故本文也把聚落纳入研究的范围。主要论述了两方面的内容:明清鄂西南土司时期聚落地理,清代改革后鄂西南聚落地理。 通过对明清时期鄂西南的民族与人口地理、农业地理、手工业及商业地理、交通地理、聚落地理的研究本文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为因素 和鄂西南自身的自然状况是制约鄂西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正是二者的相互作用,决定着鄂西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要发展鄂西南地 区经济,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发展鄂西南地区便利的交通;(2)对鄂西南民族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 才;(3)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建立完善的农、林、牧、渔业的合理的经济结构;(4)开发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发展民族工商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