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3综合考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3综合考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3综合考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5 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3综合考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29 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3综合考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44 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3综合考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58
一、简答题
1. 社会制度的功能。
【答案】社会制度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社会制度的功能主要有:
(1)从社会整体层次水平来看,社会制度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或绩效的可能性。
(2)从个体层次水平来看,制度的创建为人们的行动选择提供多种服务。提供了合作的前提,为人们协同解决个人力量无法处理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制度能为个体行动者降低不确定性。社会制度的可重复性为人们提供了预测行为后果的依据。可以说,特定领域中的社会制度规定着某类行为的一般反应,投入此类行为的行动者可以凭借制度中的规范要求来预测行为后果,从而降低了事件的不确定性。
2. 人群行为有哪几种类型? 分析人群行为的主要理论视兔有哪些?
【答案】(1)人群行为的类型
①偶合人群行为
偶合人群是结构最为松散、最缺乏共同目标的人群,人们在这种人群中只投入了最低限度的感情,进入和脱离这种人群都非常随意。
②常规人群行为
常规人群是更具结构特征、经过事先安排而聚集起来的人群,这个人群的行为在日常状态中会遵循社会既有的规范。但要注意的是,在出现意外情况或紧急状态时,常规人群的行为规范可能被打乱。另外,即使是在日常状态中,常规人群也还是不能混同于正式的社会群体,因为社会群体的结构化程度及其成员的持续互动程度比常规人群要高得多。
③表意人群行为
表意人群是指那些用以提供表达感J 清、释放情绪机会的人群。表意人群的行为在大多数时一候并不被允许,但在形成表意人群的某些特定场合,参与者被提供了一种日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情绪释放。
④行动人群行为
布鲁默所说的行动人群是特指带着愤怒和敌意采取暴力行动的人群,这种行动是不为主流社会的规范所接受的。这样的行动人群主要有以下两类:
a. 暴民
这些群情激昂的人将愤怒发泄在特定的目标上,而后迅速解体。暴民一般有一定程度的组织结构,有明确的领导者。常见的一种暴民行动是私刑,即某些人群自己组织起来,为适合他们自己认定的秩序需要而处死那些被他们标定为罪犯或坏分子的人。
b. 骚乱人群骚乱人群同样是用暴力的手段来表达愤怒的情绪,与暴民不同的是,它不那么有组织,但持续的时间较长,破坏的日标较为广泛,带来的混乱程度很高。
(2)分析人群行为的主要理论视角
①感染论
首先提出感染论观点的是法国人勒庞(2000)。他认为,人群行为尤其是行动人群的行为是群体出现了“集体心理”的一种产物,在这种集体心理的感染下,个人失去了原来的身份认同,甚至失去了自我控制。
在勒庞看来,人群使个人“着迷”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a. 不可征服感,即从人数众多上获得的强大力量;
b. 感染,即新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像传染病一般迅速蔓延;
c. 人们对自己的行动处于毫无意识的迷惑状态,因而极易接受暗示。
②匿名论
这种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人群的匿名性。由于个人在人群中处于匿名状态,社会约束力就下降了,人们因为可以不承担后果而越轨。俗话所说的“法不责众”,说的就是法律一般难以惩戒大规模的越轨人群。
③趋同论
这种理论认为,个人在人群中会不自觉地产生共同的倾向,以同样的力一式来看待事物和行动。是这种共同倾向使人们集合为人群,而不是人群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④应急规范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群虽然没有缺乏正式的群体规范,但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会出现某种应急规范。这种规范一旦产生,对在场者就会产生压力,迫使他们去遵从。也就是说,人群中的个人之所以采取行动,并不仅仅是受到了情绪的感染,也不仅仅是在模仿周围人,而是因为他们感到他的行动是符合这种应急规范的。
3. 城市化的涵义和动力。
【答案】(1)城市化的涵义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2)城市化的动力
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工业化导致工商服务企业在特定地域集聚。同时,山于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必然促进农村人日的城市化。
②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劳动方式,缩小了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差距。而在全面机械化基础上的农业自动化的实现,将使农业生产几乎完全可以在人下控制的条件下,采用类似工厂的生产方法来进行。这种目前尚只存在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工厂化的趋势,预示着作为典型农村的基础的传统农业,必将否定自身而接近或变成类似于工业的活动,而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必将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
③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
现代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地,不仅吸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文明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与扩散。散播到农村的新技术、新工具、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用品等,又必然引起农村地区发生变化。从物质方面看,它会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农村社会分化和分工创造物质前提; 从精神方面看,推动农村居民向往、学习并接受现代城市文明。所有这些,都促进着农村的城市化。
4. 如何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
【答案】(1)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指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问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被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现代社会的困境的其中一个主因,是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用哈贝马斯的话说,是“生活世界殖民化”。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病症。
(2)①哈贝马斯把这理性化过程分作四个阶段。在古代社会里,无论是符号意义层面或者是系统层面的创造,都是在亲族系统内进行的,因此,符号意义上的创造和系统创造两者同时在亲族系统里进行。这一种交换模式和活动慢慢地建立起一个社会网络,使得其他货物交换也变成可能。这些交换变得日益频繁,再加上一定程度上的分下,社会的结构出现了改变,不同功能的社会组织也相继出现了,并且也懂得利用资源有效地达至其目的。由于世代上的沿袭,出现了一些代表着权力的组织和家族。
就以上两种社会的情况而言,生活世界和系统并没有分开来,在这两种社会里,在具有神话色彩的世界观支持下,系统的发展是以生活世界里的符号意义做基础,这一个情况一直维持到政治权威的出现。权力机制跟亲族结构分离开来,慢慢形成了一种新的制度,我们称之为国家。国家跟前两种社会另一个重要不同的地方,是神话色彩的世界观给语言结构代替了。也就是说,人民在日常和政治事务的共识是透过语言对话而达至的。在这种社会结构里,货物在市场上的交易由金钱做中介。慢慢地金钱变成了主宰社会的机制。
②系统和生活世界是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系统的发展是要依靠生活世界赋予符号意义的。哈贝马斯认为西方的理性化过程,首先出现在生活世界的层面。人原本在文化各领域如科学知识、法律道德和艺术上浑然不分的情况由于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而各自独立起来。人类意识到不同范畴和层次的事物是有其各自不同而相应的真假和对错的标准,慢慢地,以前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