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模糊限制语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恰当的使用可以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有助于提高言语表达和交际效果,从而达到交际目的。Skelton(1988)将模糊限制语纳入语用能力的范畴并指出,缺乏模糊限制语语用能力将导致严重的语用失误。关于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哲学﹑经济﹑医学等诸多领域的使用,都包含语用方面的研究,但在外语语境下习得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语用习得领域,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语用能力是可以通过教学提高的,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关注言语行为中的请求,赞扬,道歉等,对模糊限制语关注较少。根据显性教学在语用发展中的正面效果,本研究尝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模糊限制语显性语用引导以期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下两个问题:1) 现阶段中国英语学习者模糊限制语语用能力和语用意识如何?2) 显性教学对提高模糊限制语语用意识和语用产出产生哪些影响?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验设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前后测试的控制组实验设计。100名随机选取的北航大一新生参与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二语学习者对模糊限制语概念了解甚少,在教学﹑测试以及习得方面均未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另外选取的70名学生参与了前后测实验。一组为控制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均为35人。实验组接受10周的关于模糊限制语的显性教学。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显性教学结束后呈显著性差异。所得数据表明对模糊限制语的显性教学确实提高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能力,提升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意识和语用产出。但是在实验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中国英语学习者模糊限制语语用意识薄弱,且使用形式单一,语用迁移明显。基于本次研究的调查结果以及以往相关研究,作者建议在模糊限制语教学中应当提升文化意识,培养元语用意识,强调交际语境意识。本次研究属于尝试性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模糊限制语研究领域还需更多观察性和实证性的研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