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616土地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利用土地的

2.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3.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4. 土地资源调查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5. 土地统计与土地登记

【答案】(1)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2)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

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

土地权利登记简称土地登记,是确立土地权利的法律依据。世界主要有三种登记制度: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我国采用的登记制度是权利登记制。

6. 土地发展权

【答案】土地发展权是土地变更为不同使用性质的权利,是一种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财产权。它既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合为一体,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拥有者支配,也可以单独支配,它是土地处分权中最重要的权利。

土地发展权包括:农地变更为非农用地的发展权或称之为农地发展权; 未利用土地变更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发展权; 在农地使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投入的发展权; 在建设用地上进行建设的发展权。

二、简述题

7. 土地利用预测应遵循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案】土地资源利用预测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预测工作程序又随着预测的目的和所采用的预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来讲,可以参考采用下列预测工作程序:

(1)确定预测目的

在开展预测工作之前要根据社会要求、一般情报资料和创造性的思考,具体确定顶测的目的并提出预测的课题。确定土地利用预测的目的就是对预测地域内未来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各类用地、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的规模,耕地面积等作出估计和推测,以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

(2)制订预测计划

预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预测工作组织领导,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预测期限(近期为1~2年,中期为3~5年,长期为5年以上)和预测范围(省、市、县等)。这当中预测期限的长短对于资料的收集和预测方法的选择影响很大。

(3)收集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的收集是做好预测工作的前提。要收集与预测目的有关的大量背景资料,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生产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料。顶测基础资料包括纵向资料(如历年数据历史演变和现状动态等)和横向资料(如同一预测对象的各种分组数据资料、不同预测对象的同一类基础数据等)。若资料残缺不全。则可应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方法加以补齐补全。此外,还要收集国内同类预测的研究成果。

(4)检验现有资料

必须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检验; 对资料的统计指标口径、指标核算方法、统计时间、价格的计算、计量单位等逐项进行复查,若发现有不一致的地方,应当作出必要的调整和统一; 对历史资料残缺不全之处,应当设法填缺补齐,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必须对现有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吸收其中各种有益的数据,在推理判断的基础上发现所预测现象的结构变化机制和内在规律性。

(5)选择预测方法

根据预测目的、占有资料、精度要求和预测费用等方面情况,选定合适的预测方法。常用预测方法有两类:

①探索性预测。即对未来事件不作具体规定,而是按照过去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如历史类比法、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等;

②现范性预测。即根据社会需要和预想的目标,作为限制条件来估测实现目标的时间、途径和条件,如回归模型、网络技术、模拟方法、关连树法等。

(6)分析预测误差

预测往往同实际不符而产生预测误差。预测误差的大小决定着预测的可靠性程度。若误差大,

就需要分析误差的原因,改进预测方法和修改预测数学模型,使预测结果尽可能符合和接近实际。

8.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有哪些方法?

【答案】(1)遥感技术(RS )

由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宏观性强、快速、多时相、信息丰富等优点,因而较普遍地应用于土地调查制图与nr 测中。

遥感技术有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两种。卫星遥感资料上有空间的宏观性和时间的连续性等特点,其优势在于大面积的动态监测。主要可用于土壤沙化、草原退化、土壤侵蚀、沿第滩涂的开发利用,土地受灾面积等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的监测。航空遥感具有分辨率高、荷载量大、机动灵活的特点,用航空遥感作点状或带状的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是卫星遥感调查的必要手段。主

要可用于耕地增减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展的监测,农田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等等。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全国或全省土地利用监测,需要定期提供其辖区境界线内全面覆盖并具有行定时效性的遥感资料,这是开展土地利用监测工作的前提。

(2)土地调查技术

土地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运用土地调查与统计可以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等级变化等进行分析。一般在遥感资料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土地调查进行检查和补充。在遥感资料缺乏的地区或年份,也只有依靠土地调查来反映土地利用状况。

通过监测,一是摸清了城市规模扩展的特点和速率; 二是了解了郊区农业用地非农化的过程和规律; 三是初步分析了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和闲置土地的分布。这些成果为研究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和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等项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3)土地信息系统(LIS )技术

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目前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无论是采用遥感资料,还是土地详杳成果,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对各种信息量进行处理,才能使土地利用监测快速、便捷、准确。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