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散管理模式
【答案】分散管理模式是指在政府直接统一管理社会保障的国家里,一般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社会保障,包括行政管理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一律为国家的公职人员。
2. 教育保障(security on education)
【答案】教育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保障患有残疾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享有平等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教育机会,使残疾人教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3. 社会服务保障
【答案】社会服务保障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包括的内容很多,既有针对普通居民的服务,也有针对各类群体的专门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看,既有在社区中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在各种“院舍”中对某些特殊困难者的集中服务。当代各国的福利性服务政策行动,主要是基于商业化服务的不足和家庭自我服务功能的下降而设立的,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福利性、个体性、救助性。主要包括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 满足社会成员共同生活需要的社会服务; 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服务。
4. 以工代贩
【答案】以工代贩是指扶贫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经济的一种特殊扶持方式,是我国扶贫方式由单纯救济转向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
以工代贩建设的重点是修建县乡公路、桥梁、人畜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水电站、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邮电通讯,同时帮助灾区修复损毁工程等。政府主要以调拨的实物作为工资,发放给参加工程的贫困农户。这不仅能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基础建设,还可以使贫困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 完全积累
【答案】完全积累又称预提分摊方式,这种方式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在对一些有关的人口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之后,将被保险者在享受保险待遇期间的费用总和按一定的提取比例分摊到整个投保期间,并对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优点在十可以用长期积累的基金对付可预见的和未能预见到的风险,缺点在于积累的基金要承担保值增值的风险。
6. 帕累托最优
【答案】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最优,又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社会福利、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其它经济学、下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7. 社会保险税
【答案】社会保险税也称社会保障税,是指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征收的一种专门的税。它以雇主向雇员支付的工资或薪金为课征对象,因此有时也称为工薪税或薪工税。社会保障税在各国的课税制度形式千差万别。这方面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经验。美国作为典型的发达国家,其社会保障税制度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8. 农村扶贫
【答案】农村扶贫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①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户摆脱贫困为目的的社会救助项目,开发式扶贫两种。
②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动而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质。
二、简答题
9. 社会保险基金有哪些特点?
【答案】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点有:
(1)强制性
社会保障基金是依法强制筹集的,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管理和使用。
(2)储备性
社会保障基金一般分为积累型基金和现收现付型基金。积累型基金是为了应付那些发生概率很高的风险,如老年风险,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需要事前有所积累; 现收现付型多采取“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的政策,因此现收现付型基金并非完全没有积累,也要有少量积累作为资金储备。
(3)互济性
社会保障基金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是社会成员之间互济性的反映。
10.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答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由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六项制度构成,基本内容有:
(1)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中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涉及面最广、社会需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险项。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对原有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将更加健全,同时,将可能增加一些新的保险项目或者在原有的保险项目中增加新的内容。
(2)社会救济制度
包括城乡贫困户救济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救济。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按法定的标准,向不能保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满足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对象大致有:农村贫困户、城市贫困户、城乡特殊困难对象等。社会救济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在21世纪,我国城乡的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将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救济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3)社会福利制度
我国通常把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其内容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民政部门主管的特殊福利和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4)优抚安置制度
它是一项物质补偿和政治褒扬相结合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其保障对象是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及其家属,统称为优抚对象。具体包括: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退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保障的内容主要有国家抚恤、群众优待、就业安置、扶持生产和生活照顾等方面。
(5)社会互助制度
它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倡导和组织下,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扶弱助残、邻里互助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助互济活动,丰富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6)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观点,它又称为储蓄保险基金或公积金,是指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适宜采用此方法,一般称之为“中央公积金计划”。储蓄基金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手段,工人和雇主按规定向中央储蓄基金会交纳保险费,加上定期的利息收入,单独记入个人贷方账户。当发生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或患病时,将积累的储蓄加利息发给工人或其家属。
以上六个方面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六项制度将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有可能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新的社会保障项目和制度。
11.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
【答案】社会保险型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现代社会保障模式,又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或者自保公助型模式。社会保险型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