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贸与会展学院821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之国际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贸易条件
【答案】贸易条件亦称“进出口贸易比价”。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与进出口商品的交换比率。分为纯贸易条件和总贸易条件两种。纯贸易条件,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其公式是:N=式中,指数;分别代表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若N 值大于1, 表明出口价格上涨很多,创汇增加,进口能力随之增长,纯贸易条件对本国有利;反之,若N 值小于1, 表明进口价格上涨,纯贸易条件恶化,对本国不利。总贸易条件,用一国的进口数量与出口数量的比率来表示。公式是:其中G 代表总贸易条件
,
分别代表一国的进口数量与出口数量的指数。G 值增加时,表示该国用一定数量的
出口换得的进口数量比基期多,出口购买力增加,总贸易条件好转;反之,总贸易条件呈逆势。
2. 外部冲击传导的收入机制、利率机制和相对价格机制
【答案】在开放经济之间,冲击传递主要有三种机制。
(1)收入机制。外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使得外国国民收入的变动导致外国进口(即本国出口)发生变动,这会首先影响本国的外部平衡,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带来本国国民收入的变动。显然,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本国的乘数效应越大,本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受外国收入变动的冲击就越大。由于绝大多数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商品贸易联系,因此这一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2)利率机制。利率机制对冲击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国际资金流动进行的。当外国利率发生变动时,会影响外国资金的流入和本国资金的流出,改变本国的外部平衡状况,进而引起本国利率、价格的变动,最终影响本国的内部均衡。显然,国际资金流动的自由程度越高,这一机制的冲击传导效果就越显著。
(3)相对价格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名义汇率不变但一国国内的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其二是名义汇率发生变动。由于实际汇率是由名义汇率和价格水平共同决定的,因此,上述两种变动都会引起实际汇率的变动,带来两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从而影响贸易收支和国内均衡。
3. 国内吸收
【答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
移动恒等式两边,得:
的代表。C+I
第 2 页,共 36 页 式中,X —M 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
为国内总支出,表示国民收入中国内支出的总和,称为国内吸收(A )。因此,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内吸收之间的差额来表示。设国际收支差额为B=X—M , 则有B=Y-A。
4. 汇率的要素规模缺口
【答案】在一个对汇率有管理的国家中,由于汇率的管理,可能会出现在内涵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阶段中名义汇率反而下降、本币升值的情况(见图)。
图 名义汇率失调的要素规模缺口
在图中,内涵经济相对较快增长,内涵增长曲线右移,名义汇率如果不是从点A 向点B 运动
,而是保持不变(仍在点A )或向点m 运动(升值),就会出现内涵经济增长过快的失调。(贬值)
点B 到或m 的距离,就是汇率失调的距离,即为汇率失调的要素规模缺口。
存在要素规模缺口的汇率失调意味着部分本该投入的要素(资本、劳动、资源等)在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下被阻止投入或被转移投入到世界市场上去了。这将危害外延经济的增长,造成失业的增加,甚至产业的空洞化。纠正这个缺口的办法是逐步让本币贬值,以扩大外延经济的规模。
5.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美国经【答案】Marshall-Lerner Condition中文译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济学家勒纳(A.PLemer )在研究既定的进出口供给条件下一国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提出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在假定贸易商品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本国贸易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假定以X 表示本币计值的出口量,M 表示外币计值的进口量,E 表示外汇汇率,B 表示以外币计值的贸易收支差额,则有:
对外汇汇率E 求导、并变形有:
令:
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弹性的绝对值,则有:
由于假设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即ME=X,有:
第 3 页,共 36 页
很显然,当时,本币贬值有助于改善国际际收支。条件就足与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 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且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的作用越大。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弹性分析法的核心,也是一国是否采用货币贬值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为前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这一假设显然并不存在。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6. 汇率决定理论
【答案】汇率决定理论是描述均衡汇率的决定,影响其波动幅度的因素及波动规律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与国际 收支理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西方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是一国货币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汇率决定理论在不同的经济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主要经历了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 国际收支说、利率平价理论和资产市场说几个阶段。国际借贷说认为,一国汇率的变动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引 起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 购买力之比。汇兑心理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满足欲望,如满足购买、支付、投资、外汇投 机、资本逃逸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边际效用所做的 主观评价。利
1973年固定汇率崩溃以后, 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基于国际借贷说、
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的国际收支说开始盛行,认为国际收支影响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影响汇率。与此同时,由固定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货币论演变而来的汇率货币论、结合利率平价理论进行短期的汇率分析 提出的超调模式、以及将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运用于汇率决定分析提出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等三种 理论从资产市场的角度分析汇率决定,被统称为资产市场说。
7. 汇率效应传递的资本存量约束
【答案】汇率效应传递的资本存量约束是指有限的资本存量限制了企业生产选择的范围,从而约束了汇率效应的传导。与劳动力供给丰富相反,企业能获得的资本要素是相对短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存量确实有很大的增加,但还远没有达到丰裕的地步。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积累或银行贷款而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投资。从投资流向看,我国资本流向资本密集型行业多,流向劳动密集型行业少,流向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型的行业多,流向高技术产业、研发部门的少。由于技术进步是由资本推进的,因此,有限的资本存量将限制企业生产选择的范围,使汇率效应的传导受到资本存量的约束。
第 4 页,共 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