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社会政策(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研究假设
【答案】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2. 社会舆论
【答案】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社会舆论可分为民间舆论和权力者制造的舆论。民间舆论是产生于民间的、由于一定范围的民众对某一事件共同发生兴趣而形成的舆论。权力者制造的舆论则是由政府或其他掌权者发动的。
3. 个案调查
【答案】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一般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
4.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
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
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5. 社会网络
【答案】社会网络是指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社会网络具有五个特征:
①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
②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③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④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
⑤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6.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 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二、简答题
7. 简析齐美尔(Georg Simmel )对社会冲突论的影响。
【答案】齐美尔是主张“形式社会学”的,他致力于“基本社会过程形式”的研究,社会冲突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过程形式自然在研究的范围之内。齐美尔对人们之间的冲突究竟是出于妒忌、贪婪还是仇恨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对冲突的动机不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冲突的形式和冲突的功能。
(1)对冲突的类型的研究。齐美尔认为,冲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冲突的现实性来看,可以将冲突分为现实的冲突和非现实的冲突。现实的冲突是为了解决问题,非现实的冲突是为了发泄情绪。齐美尔将冲突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群体内部的冲突,如群体内部的不合、仇视或派别、宗派斗争;
第二,群体之间的冲突,即战争;
第三,诉讼,即在法律范围内的以及通过法律、法庭解决的冲突;
第四,非人格的思想冲突,与人们因争夺某些物质、获取占有权而发生的冲突相比,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更为冷酷无情。
(2)对冲突的功能的论述。首先,社会冲突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齐美尔认为,在不断分化、日益复杂的社会里,群体的数目不断增长,以理性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取代了以感情为标准的群体构成。当一个群体与外部发生冲突时,为了一致对外的需要,能促进群体内部的结合,使原有的内部矛盾得到解决。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群体之间的相互冲突,可以促进各群体之间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和一定界限,因而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平衡,使社会产生一定的分化和整合。其次,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齐美尔认为,鉴于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在任何社会系统中都是随时存在的,因此,冲突的发生和表现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或缓解敌对情况,如同病人只有在病症显现之后,才有可能治愈一样。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反面的观点和情绪如果表现出来,可以使持有这种观点和怀有敌对情绪的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总之,齐美尔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新的转折。齐美尔对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肯定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生活中辩证因素的认识,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社会多种矛盾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开始逐步激化,冲突理论已成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现代冲突理论
的主要倡导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塞直接吸收了齐美尔的有关思想。
8. 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作为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革,现代化过程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转变过程,
它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原有面貌,用一套与以往几乎全然不同的“现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结构来取代了“传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结构,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断裂”。
(2)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变。一旦某个领域开始了现代化的过程,就必然会要求或导致其他领域的现代化过程发生。这使得那些只希望在某些领域(如技术或经济领域)进行现代化,而在其他领域则维持传统面貌的现代化努力往往得不到成功。当然,由于起始条件、内外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现代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展开的时序模式还是会有所不同。
(3)现代化是一个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而首先在西方国家发生的过程然而由于它所创造的生存方式在许多方面与传统生存方式相比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它一旦出现就以各种方式不断地扩散到全世界。因此,迄今为止西方以外的国家中所进行的现代化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西方化”的过程。这就又在非西方国家中引发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本土化”成为这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4)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它通过向世界各个地方扩散而逐渐将整个世界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卷入到这场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过程中来,并将它们联结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在这个紧密联系的世界整体中,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事情都不再是一些相对孤立的事件,都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迅速发生程度不一的影响。这使得对每一个卷入了现代化过程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内”和“外”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了相对的性质。
(5)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由于迄今为止的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化的过程,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卷入现代化过程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技术、制度、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相似性将日益增加,世界正在日益趋于同质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威胁。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6)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从某些方面(如改造自然的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来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的福利。但从另一些方面(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活意义的失落、监督机制的严密、人类自我毁灭的可能性增强等)来看,现代化似乎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这使得对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始终构成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如影相随的重要成分。
9. 简述群体规范、目标、凝聚力在群体运行中的作用。
【答案】(1)规范是指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整体行为的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是成员对群体中正规和恰当的行为方式的共同期望与信念。规范对群体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稳定群体和促进群体成员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