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之人格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

【答案】(1)含义

林顿和卡丁纳将文化描述为:在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规范,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技术,以及人们对待出生、成长、发展、衰老、死亡的习惯性的态度等。当这些规范、技术、态度具有持续性和传播性时,就是文化。他们认为,在任何社会中,文化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家庭组织、血缘、规范、凝聚力、生活目标等。

(2)功能和作用

卡丁纳认为,文化不仅是个人适应外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延续和社会平衡的有效工具。文化一方面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同时又为个体的需要制造了许多限制,制约着个体的发展。

2. 生物测量

【答案】在人格研究中,运用生物测量通常有三种方式:

(1)第一种是作为其他主要测量方法的补充。

(2)第二种方式是在假说结构中检验自我报告、行为与生理测量之间的联系。

(3)第三种运用生物测量的方式是作为自变量(预测变量)。

3. 超前的交互作用

【答案】一个人主动地选择或建构自己所适宜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塑造其人格,这被称为“超前的交互作用”(proactive interaction)。例如,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孩了常常会选择易于发泄攻击性的地方,如游戏机房和打架闹事的地方,而不愿意独自一人待在家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会强化和维持其攻击性的特点。如果家长不容许他外出打架,那么,他可能创造条件,如把小伙伴们邀请到家中玩耍,主动地促进有利于攻击性发展的环境。

4. 科学理论

【答案】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和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它是关于人性的一套基本看法,又是一种研究的策略。

科学理论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问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其核心是经过某些实践检验而被验证了的一系列假说。科学理论在整个科学认识活动中表现为一种阶段性的认识

成果,对进一步的科研过程又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功能。

5. 个案研究法

【答案】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6. 认知疗法

【答案】认知疗法是一组心理治疗方法的集合名词。认为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看法、观念或想法,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心情与行为上的表现。因而采取认知的纠正或更改的方法,连带地改善其情绪与行为。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7. 原始生命力

【答案】原始生命力是能够使一个人完全置于其力量控制之下的自然功能。它是一切生命肯定、确证、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内在动力。原始生命力超越于善恶之外,它既可以激发善的一面,也可以激发恶的一面,整个生命力过程就在这两个方面之间流动。

8. 人格面具

【答案】人格面具本义指演员在剧中扮演某一特殊角色时所戴的面具。后演化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某种角色,即人格。在荣格的心理学中,指一个人扮演某种角色性格公开展示给人的印象,以便取得社会的承认,但这种性格并不一定是他本人的。

9. 力比多

【答案】(1)含义

力比多是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人类生而具有的一种原始性欲。即性冲动、性本能。是驱使人的所有行为的原始内动力。弗洛伊德早期视之为性欲,后扩大其涵义,视之为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即生的本能。

(2)发展阶段

其发展阶段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进一步扩大其内涵,视之为一般生物的生命能量。

10.社会兴趣

【答案】(1)含义社会兴趣是阿德勒使用的个体心理学术语,是促使个体认同他人、同情他人的固有潜能。

(2)表现形式

①在困难情境中,准备与他人合作、帮助他人;

②多奉献少索取的心理倾向;

③富于理解和同情他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3)产生

最早产生于婴儿同父母早期的相互作用,后在社会背景中继续发展。溺爱和漠视孩子会损害孩子社会兴趣的发展。是衡量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

二、简答题

11.根据罗特的行为预测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决策过程。

【答案】朱利安. 罗特在临床心理、学习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造诣,他提出行为预测理论。

罗特关注一个有着自己的行为经验的人在面临一种特殊的社会情境时,将会如何进行行为选择,即如何决定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

罗特认为,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它所能够带来的回报(强化)的多少,以及他认为他实施该行为能带来该回报的可能性(即有多大的成功率)。他用下面的行为预测公式来表达这个观点:

其中 分别表示行为x 在情境s1可能带来强化a 的条件下出现的潜势(即可能性、概率)、行为x 在情境s1能带来该强化a 的可能性、以及在情境s1的条件下能带来的强化a 的大小。f 表示函数关系。

上面的公式处理的是与单一强化相联系的特殊行为的预测。在一些复杂的情境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与某种需要相联系的多种相关行为的预测。罗特认为:可以相应地由这些行为所导致的若干强化的共同效价和对这些行为的总预期来决定。

①行为潜势(BP ,behavior potential)

罗特用“行为潜势”一词来表不对于某一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于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特定目标而言,多种可行的行为中的每一个都有发生的可能性,都具有行为潜势,只不过有些行为的潜势相对较高,而另一些则相对较低。很明显,在某一特定的情形下潜势高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反之则更小。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目标而言,其潜势是不一样的。

②预期(E ,expectancy )

罗特用预期这个概念表示一个人认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如果选择了某种行为,它就能够带来某种相应的强化的可能性,也即他对自己在该情境下做出该行为会得到该结果有多大信心、多少把握。可见预期是指一个人在主观上认为自己会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他的真实的成功可能性。

a. 特殊的预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某一特殊的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成功率的预期,它是基于个体以往在这种特殊情境中的诸多经验而形成的。

b. 类化的预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一般性的、相关或相似的多种情境下做出某种行为的成功率的预期,它是个体在若干相关情境中的经验累积而成。

个体对自己在某种情境下做出某种行为的预期是由特殊的预期和类化的预期共同决定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