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之人格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格
【答案】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
(1)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队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独特性。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
(3)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人格既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4)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
2. 积极
【答案】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二重含义:
(1)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病理学式心理学的反动;
(2)倡导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如主观幸福感、快乐体验、乐观主义、自我决定、创造与健康等
(3)强调用积极的方式来对心理问题作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3. 宗教紧张
【答案】指存在于人格中的一种焦虑倾向。它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人们每时每刻都会体验到。它是保证个体存在,促使人格不断变化、完善的动力因素。
4. 自由联想
【答案】(1)含义
自由联想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指联想实验的一种形式。实验时,先给被试呈现一个刺激词,要求其一看见刺激词就将所想到的立刻说出来,不管它是什么东西、属于什么性质。
(2)形式
自由联想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l )不连续的自由联想,只要求被试尽快说出当时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或事实;
(2)连续的自由联想,指主试呈现一个刺激词时,要求被试根据自己联想到的词或事实不断联想下去,尽可能快地以一系列的单词或事实作出反应。这时,被试要把前一个联想的反应词或事实,作为下一个联想的刺激。如呈现刺激词“牛”时,被试的反应可能是:羊—马—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等。
5. 器官缺陷与补偿
【答案】器官缺陷与补偿是个体心理学术语。阿德勒1907年发表《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认为天生有器官缺陷的儿童,如天生肢体残疾,眼睛、耳朵、发音器官、内脏器官等机能失调,以及与器官(包括大脑中枢)相联系的神经不健全等,会陷入一种不断的自卑感,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补偿,或促使缺陷器官机能的发展,或以另一器官的机能作为补偿,使机体趋于平衡。如盲人努力发展听觉和触觉能力作为补偿。阿德勒认为,由器官的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感往往被夸大成为生活的主流,其过度补偿若只专注于个人,可能导致神经症,但若决心为社会作贡献,则可能取得超过常人的成就。
6. 促成条件
【答案】(1)含义
皮特森和塞里格曼指出,美德和个人品质的形成有其适当的环境条件,这就是所谓的促成条件。这些条件让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展现相应的个人品质,并有助于培养美德。
(2)内容
促成条件包括:
①有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②可以获得支持、有统一意见的家庭;
③使人有安全感的邻居和学校;
④稳定且具有民主精神的政策;
⑤在核心家庭中或其外有可以信赖的人、角色榜样、可以得到支持的同伴。
7. 前科学理论
【答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接触与经验到人格心理现象,基于对人格现象的经验或实践,人们会对这些人格现象进行各种解释或猜想,这就形成了各种前科学的人格理论。人们关于人格问题的不同理解或多或少是来自于自己的日常经验,是对日常经验的某种抽象。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称为日常理论,或前科学理论。前科学理论和科学理论的共同基础是抽象或从有限的经验中作出概括。
前科学的人格理论大致包括三种情况:
其一是历史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们通过思辨所获得的关于人格的理论与观念;
其二是某些江湖术士、算命看相者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有关思考与总结;
其三是普通老百姓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抽象与猜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有关人格的各种谚语中。
8. 力比多
【答案】(1)含义
力比多是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人类生而具有的一种原始性欲。即性冲动、性本能。是驱使人的所有行为的原始内动力。弗洛伊德早期视之为性欲,后扩大其涵义,视之为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即生的本能。
(2)发展阶段
其发展阶段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进一步扩大其内涵,视之为一般生物的生命能量。
9. 特质
【答案】特质是区分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的身心特征。包括:
(1)个体生而具有的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体型等;
(2)人格特质,个体在行为上表现出的持久性心理特征,亦即个体稳定的、能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
10.负强化
【答案】在建立操作反应时,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收回批评、停止打骂、取消个体参加某种讨厌的活动的义务等,都是在对上述行为或个性品质进行负强化。
二、简答题
11.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前景何在?
【答案】人格心理学的运用前景主要表现在:
(1)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运用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学生的智能、气质及性格等心理特点进行测量评估,以便因材施教。
(2)在健康实践方面,对某些人的心理问题,人格障碍特点进行咨询和矫正。
(3)在企业人事管理方面,采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评估人才、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4)在人格测量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与帮助,促进人格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
此外,人格心理学还可以在咨询与治疗的方面,社会实践方面提供理论方法指导,对人格测量评估提供依据,促进咨询与实践活动的成功。
12.什么是延迟满足? 能延迟满足者的人格特征?
【答案】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是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预不个体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