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75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过程理性
【答案】过程理性是由西蒙提出来的。西蒙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过程理性”概念,他指出,行为是过程理性的,是指它是适当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其过程的理性取决于成生他的过程。当心理学家使用“理性”一词时,通常他们头脑中想到的是过程理性。西蒙在论述过程理性时,不仅仅注意选择中的计算和推理形式,而是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揭示意识活动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 文化资本
【答案】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于各种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①身体化的形式,体现在人们身心中的根深蒂固的性情倾向;②客观化的形态,体现在文化物品之中(例如书记、辞典、机器等);③制度化形态,体现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上。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
3. 现代性
【答案】现代性是指一种新的、与以前不同的社会秩序。强调创新、变化和进步的一个权力、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特殊聚合体。现代性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
①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现代性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世界体系趋于形成,世俗化的社会开始建构,世界性的市场、商品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民族国家的建立,与之相应的现代行政组织和法律体系;
②思想文化方面,以启蒙主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反思性认知体系开始建立,教育体系以及大规模的知识创造和传播,各种学科和思想流派的持续产生,这些思想文化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既定的理想目标发展。
4.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答案】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帝国主义时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的文化层次上的各种社会矛盾。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主要包括:①客观性与个性的矛盾。齐美尔认为,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矛盾,是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②社会与个人的矛盾。个人必须在社会中生活而不能与它脱离,但同时又与社会相对立。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处于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结成一定的群体,直至组成国家。现
代组织和社会需要的是协调一致的目的和行动,但是这种集中和专门化是以牺牲个人的丰富性为代价的。
二、简答题
5. 福柯怎样论述知识类型的变迁?怎样评价其理论意义?
【答案】(1)知识类型的变迁如下:
福柯提出了一个基本范畴——知识型,并概括出四种知识型:
第一种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词与物统一的知识型”;
第二种是17〜18世纪古典时期的“以词的秩序再现物的秩序的知识型”;
第三种是19世纪产生的现代的“以词的秩序表现人对物的关系的知识型”;
第四种是当代的“词的秩序同物的秩序分离的知识型”。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型
a. 福柯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追求相似性。福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语实践中区分出四种相似性:
第一,空间联系的相似性;
第二,关于形象相仿的相似性,这是注重表面形象相像的相似性;
第三,关于类比关系的相似性,即联系密切、可以作类比或类推性描述的相似性;
第四,被称之为“同感”或“共振”的相似性,这个概念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物理学几个层面上理解。福柯称之为最强大的相似性,是在身心关系和心物关系上来论述这种相似性的。
b. 福柯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寻求统一性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词与物的关系上。当时,人们以为自己建立的各种关于对象的话语,都是各种对象的“记号”。这些记号同对象是完全相符的。这种词与物的相似性关系,实质上是人们在文艺复兴时期追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乃至整个世界统一性的世界观或思维方式。
②古典知识型
第二种知识型是从寻求共同性转入寻求特殊性的古典知识型,这是一种否定相似性、注重把握事物的特征与差异的知识型。
a. 分析方法取代了类比方法
在古典时期,人们用分析方法取代了类比方法。这使人们能够区分不同类别的事物,并且对这些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达到了对不同事物的特殊性和个别性的把握。这种知识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数学、起源学和分类学。
b. 三种分类学话语
福柯还分析了三种分类学话语:自然史话语、财富分析话语和一般语法的话语。
第一,自然史话语最明显地表现了分类学特征。自然史明确地排除了文艺复兴时期夹杂在自然知识中的艺术因素和历史因素,一切话语都被限制在单纯描述自然对象之中。
第二,语法研究具有了突出的地位。语法研究是话语秩序与事物秩序分离的开始,因为正是
语法研究使人们从词与物的直接统一性中分离出语言,专注于语言的规则,使语言作为一个可以离开事物而且表现出自身规则的系统。
第三,财富分析使语言真正成为一个可以被独立看待的符号系统。货币、符号和语言的联系,不仅说明人们可以在语言分析——语法研究中把话语同事物分析开来,而且由于货币在财富流通中的运用,说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可以把话语同事物分析开来。
③现代知识型
第三种知识型是19世纪开始的现代知识型,它的特点是崇尚历史、关注人性。
福柯认为,现代知识型中呈现的人,既是一个主体的人,又是一个客体的人,是一个在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被理解的人。现代人的二元分裂性是由现代哲学三种二元性思维方式导致的。
a. 福柯指出,人是一个奇怪的经验一一先验二元体。
第一,现代哲学把人看成一定历史条件中存在的具体的人;
第二,现代哲学纷纷认为人是具有先验性的,人没有先于经验过程的理性范畴,故不可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主动地创造世界。
b. 现代哲学的第二种二元论思考是“我思”和“无思”的矛盾关系。
福柯认为,笛卡儿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明确地肯定了现代人的主观自觉性;人具有无思、未思或无意识的那一面。然而,人具有探察这些未知因素包括自己无意识层面的欲望,人因此而成为“我在故我思”。
c. 现代哲学的第三个二元论思考是关于历史起源的后退与回归的矛盾关系。
现实的经验过程并非起源后的历史的无缺损继续,而是历史不断丧失自身、不断压抑和异化自身的结果,人们只有在缺乏历史或起源的现实中不断地追问那些缺失,才能真正回归那未分化、未异化、未扭曲的起源。
④当代知识型
第四种知识型是当代的“词的秩序同物的秩序分离的知识型”。简而言之,这是一种话语或话语同现实分裂的知识型。在这种知识型中,语言符号和话语实践形成了一个自我运行的领域,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和运行秩序,同现实世界产生对立、分离、异化。
(2)评价:
①知识型是特定时代知识系统所赖以成立的更根本的话语关联总体,正是这种关联总体为特定知识系统的产生提供背景、动因、框架或标准;
②福柯知识类型的划分,让人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了知识模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变化,看到了新知识的逐渐出现和知识范式、结构的调整;
③知识型的变化给人们考察社会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6. 如何理解《旧制度与大革命》?
【答案】《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排斥政治和政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