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36语言学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字音
【答案】字音是把一个字的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作声调。
2. 兼类词
【答案】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A 和B 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 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 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词语的兼类是一种词语活用现象,兼类只是就词的静态形式而言,一旦词汇进入具体的语境,它的词类也就确定了下来。
3.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4. 指事
【答案】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 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
5.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6. 语素文字
【答案】语素文字是记录语素的文字,又称表语文字。它用来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因而和语言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语素文字可以分解为字位,一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个字位代表几个语素和几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的情况。例如汉字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表示语素或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所以有人把汉字说成语素文字。汉字大都代表语素,表示语素之义带有语素之音。
7.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
[mai][mA]
有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因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8. 音节
【答案】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来说,除儿化音(如“花儿”hu ār )外,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少则一个音素,多则四个音素,且以元音为主。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
二、分析题
9. 指出下列各词的构成方式。
(1)年轻
(2)热爱
(3)减少
(4)司令
(5)书本
(6)眼红
(7)讨论
(8)黑板
(9)目标
(10)提议
【答案】(1)主谓
(2)偏正(状中)
(3)补充
(4)动宾
(5)补充
(6)主谓
(7)并列
(8)偏正(定中)
(9)偏正(定中)
(10)动宾
10.你觉得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句子更好? 请说明理由。
(1)为了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宗教裁判所竟然把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活活烧死了。
(2)为了传播哥白尼的“旧心说”,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竟然被宗教裁判活活烧死了。
【答案】这两句话中第二句更好,理由如下:
(1)第一句是一个病句,因为逗号前后两个部分的主语并不一致,“传播哥白尼的旧心说”,主语是布鲁诺,而且后半部分用了“把”字句的句式,“把”字引出受事“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对受事加以处置。
(2)第二句更好,逗号前后,两部分不仅主语一致,前半部分解释了后半部分的原因,后半部分用了“被”字句的句式,用介词“被”引出施事“宗教裁判所”。
11.分析下列各词的构成方式,指出其各属哪一大类,什么小类。
妹妹 妻子 动力 甚至 构成
踌躇 国立 砖头 悠然 姥姥
【答案】(1)“妹妹”属于重叠式合成词,由相同的词根语素“妹”重叠构成。
(2)“妻子”属于后加式合成词,由词根语素“妻”和后缀“子”构成。
(3)“动力”属于偏正型合成词,由前一词根“动”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力”。
(4)“甚至”属于联合型合成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
(5)“构成”属于补充型合成词,由后一词根“成”补充说明前一词根“构”。
(6)“踌躇”属于单纯词,是双声联绵词,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7)“国立”属于主谓型合成词,前一词根“国”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立”陈述前一词根。
(8)“砖头”属于后加式合成词,由词根“砖”和后缀“头”构成。
(9)“悠然”属于后加式合成词,由词根“悠”和后缀“然”构成。
(10)“姥姥”属于单纯词,是叠音词,由不成语素的音节“姥”重叠构成。
12.下列句子有何不同? 请从组合与聚合的关系出发,分析“v 了三天了”中v 与句子意义的关系,并归纳动词(v )的特点。
(1)看了三天了。
(2)死了三天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