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658综合考试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糊”字有______个二级部件、______个基础部件、______个合成部件、______个成字部件。
【答案】2; 3; 2; 2
2.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_____、_____、_____和脱落四种。
【答案】同化、异化、弱化
【解析】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3. 划分词类主要以词的_____功能为标准。
【答案】语法
【解析】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4. “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 “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答案】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变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5.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_____方言、_____方言、_____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
【答案】湘; 赣; 粤
6. 影响汉语声调最主要的因素是语音四要素中的______。
【答案】音高。
【解析】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在普通话里,同一个音节至少可以念成四种音高形式。
7. 汉字的造字方法指事、_____、会意和形声,汉字字形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_____、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答案】象形; 篆书
【解析】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一般地说,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8. 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是______方言。
【答案】北方
【解析】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可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9. 汉语复句中,分句的主语常常省略,可以承前省略,也可以_____省略。
【答案】承后
【解析】复句中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是指分句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一致,且主语在前面已经有所交代,则后面的主语省去,例如:“他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认真思考刚才谈的问题。”主语蒙后省略也是在分句与主句的主语一致的情况下,主语在后面已经出现,前面就不再写出,例如:“亲眼去看,你就知道游艺会多么热闹。”
10.语言功能区主要存在于人触大脑的_____半球。
【答案】左
【解析】人类的左右大脑各有分工,左半球控制者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而大脑右半球则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二、简答题
11.分别举汉语和英语的例子说明同义词“同中有反”和反义词“反中有同”的现象。
【答案】(1)同义词中“同中有反”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意义相近是指意义上大同小异,即义项中的主要义素是共同的,而在一些次要义素上有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理性意义方面(意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集体与个体不同、搭配对象不同)和色彩意义方面(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词性不同)。这就是同义词“同种有反”现象。
例如:“轻视”和“蔑视”都有看不起的意思,但“蔑视”的程度比“轻视”重。"look" 和“see ”都有“看”的意思,但“look" 强调“看”的过程,"see ”强调“看”的结果。
(2)反义词中“反中有同”
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反义的两个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这就是“反中有同”现象。
例如:“长”和“短,,都属(度量]这个范畴,“早、晚”和“古、今,,都属(时间)范畴,"white ”和“black" 同属(color )范畴。
12.《汉语拼音字母歌》中有哪些单元音字母? 它怎样代表普通话10个单元音韵母? 为什么?
【答案】《汉语拼音字母歌》中的单元音韵母有a , e , i , o , u.
单元音就是发音时口形(包括舌位、唇形、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有三类:
(1)舌面元音,普通话的舌面元音有七个,即
(2)舌尖元音,(3)卷舌兀音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 习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13.改正下列句中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加以说明。
①“行喽”小陈停了一会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②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
③他家里的人说:“自己家里的炉子用多少煤,你从来不管,对火车烧煤却这样认真”。他说:“国家的事要一丝不苟”
④贵报《中外名人故事》专栏内刊登的“刻苦学习的华罗庚”一文,我们都很喜欢读。
⑤我回到家乡一看。嗬! 一幢幢美丽的瓦房; 一片片葱翠的农田; 一条条笔直的渠道; 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⑥国家体委领导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为国争光”。
⑦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种植什么样的药材? 老农了如指掌。
⑧一个时期,诗人对于季节:春夏秋冬的自然描写特别多。
【答案】①冒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后两个引号中的文字是一句话,这里的冒号只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它不能统领前一引号里的“行喽”。
②书名号去掉。“教育学”、“心理学”是课程名,不是书名,应将书名号删去,并在中间加上顿号。
③句中的两个句号都是表示直接引语之后的停顿,所以不能放在引号之外,应放在引号之内。 ④报刊专栏名不应用书名号,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刻苦学习的华罗庚”是文章篇名,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⑤“看”和“嗬”后都应改为逗号,因为这几个分号隔开的不是并列的三个分句。
⑥“水平”之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虽然它处于宾语内部,却相当于分句之间的停顿。 ⑦应将问号改成逗号,因为前句不是疑问句。
⑧应将冒号改成破折号,这儿的“春夏秋冬”是对“季节”的注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