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705社会学概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的特征包括: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2. 女权主义

【答案】“女权主义”这一术语在19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在英文当中,是指那些支持男女平等的法律和政治权利的思想或者主张。自那时起,它的意义一直处于演变之中,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它的最为宽泛的一般意义,是用来指称这样的理论或理论家:他们认为性别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压制另一方,一方服从另一方的。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权力的问题,而不是一种自然的事实,并且认为这一问题对于政治理论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女权主义一般都把“社会性别”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和核心。

3. 外部冲突

【答案】外部冲突是指一个社会系统与其外部的矛盾和对抗。外部冲突有助于明确群体之间的界限,加强群体内部的整合。具体来说,外部冲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是确立群体认同感的基础,是形成群体的必要因素。②外部冲突还能使群体发展、壮大、坚强。

4. 理性命题

【答案】人类的社会行为不是单纯的刺激一反应,而是一种理性行为。人们在选择行动时,不仅考虑行动后果的价值大小,而且考虑获得该后果的可能性,通过理性全面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中心内容是“价值选择”。但价值并不是行为的最佳解释,有时人们可能在没有确定价值的情况下冒险行动。因此,霍曼斯认为理性只是根据以往实现的或然率来决定潜在的期望价值。这样,理性原则就只是一种可能性的估计,只有在某种规律的情况下才适用。

5. 本质意志、选择意志

【答案】(1)本质意志主要基于情感动机,是指人们在传统的和自然的感情纽带基础上的一致性和相互融洽。

(2)选择意志则主要基于思想动机,是指人们那种尽量排除感情因素的纯理智思维、个人的日的性打算及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考虑。

6. 三类参数

【答案】第一类异质性,指在一个社会地位轴线上的人口在各个不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间的分布; 第一类不平等性,指在一条地位轴线上的人口在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间的分布; 第三类相交性,指在社会结构中几条地位轴线上人口分布的共变状态,分为重合、部分相交、完全相交几种情况。前两类参数是单维参数,它们描述一个社会的人口在某一方面的分布状况。第三类是多维参数,描述一个社会人口在几个方面的共同分布关系。

7. 传统型统治

【答案】传统型统治,是指那种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统治类型。韦伯指出了传统统治形式的一般特征。他指出,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在这里,统治者或主人是由传统的世袭制度决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地传给自己的后裔。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奴仆的关系。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它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8. 现代社会结构理论

【答案】马里奥·列维是该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特别对中、日、美三国的现代化问题作了比较研究。为分析和鉴定社会发展,他制定了包括六个方面结构关系的模式变量。列维认为,运用这六个模式变量可以对一个社会里的小同类型的关系、小同社会里的类似关系、小同社会里的不同类型关系进行分析比较。

9. 成功命题

【答案】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这个命题主要涉及行为和奖赏的次数关系,即人最可能从事那些经常获得酬赏的活动。霍曼斯指出:这个命题所讲的是,不论一个人是因何种原因或理由而活动,如果他的活动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么,这个人就会重复该活动。

10.中层理论

【答案】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

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二、简答题

11.孔德都提出哪些社会学的研究方一法? 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其基本内容分别为:

(1)观察法:孔德认为,观察法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把在实证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此孤立的事实。他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

(2)实验法:实验法是孔德强调的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实验法在自然科学中应用很广,但是社会学使用这一方法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孔德清楚地区分了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两种类型。自然科学可以采用直接实验的方法,而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孔德在排除了直接实验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只能采用间接实验的方法。所谓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一一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

(3)比较法:比较法是社会学采用的第二种方法。在孔德看来,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孔德认为,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方法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孔德在高度评价比较方法的同时,也指出了比较方法的不足,比较法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

(4)历史法:孔德认为,历史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它最适合十对社会现象的考察。因为,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上考察社会现象和状态的一种方法,注重于事物的发展过程正是历史方法的基本特点。历史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比较方法,只不过是它们比较的时空不同。在使用历史方法时,要求人们具有历史进化的理论和思想,也就是说,需要用孔德关于人类智力和社会发展的三阶段的理论作为指导。

12.简析符号互动论早期代表人物的思想。

【答案】(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①“镜中我”概念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一一即他有了某种想法一一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日‘镜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