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 ) 。
A. 代表性
B. 特殊性
C. 相关性
D. 可比性
【答案】A
【解析】样本不是越大越好,一个样本的大小是要体现样本的代表性的。
2. 通过考查测验( ),可以对测验的难度作出直观检验。
A. 分数的分布
B. 项目的难度
C. 分测验的多
D. 项目的区分度
【答案】A
【解析】测验的难度直接依赖于组成测验的项目的难度。通过考察测验分数的分布,可以对测验的难度作出直观分析。
3. 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 )量表。
A. 命名
B. 顺序
C. 等距
D. 等比
【答案】A
【解析】命名量表中的数表示的是分类,其没有大小的概念。
4. ( )量表中首先使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A. 比纳一西蒙
B. 斯坦福一比纳
C. 韦克斯勒
【答案】A
【解析】1908年的比纳一西蒙量表是第一个年龄量表,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斯坦福一比纳开始用智商的概念。
5. 当原始分数不是正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正态化。这一转换过程是( ) 。
A. 线性的
B. 非线性的
C. 直接的
D. 间接的
【答案】B
【解析】当原始分数是正态分布时,在Z 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线形变换,导出多种标准分数形式。当原始分数不是正态分布时,为了使来自不同分布的分数进行比较,可将非正态分布的分数强制性地转换成正态分布,这是非线性转换。
6. 将一个学生的教育成就与其智力作比较,得到的是( )。
A. 教育商数
B. 智力商数
C. 成就商数
D. 发展商数
【答案】C
【解析】成就商数是教育成就与智力年龄的比率,其中教育年龄是指某岁儿童所取得的平均教育成就。A 项,教育商数是教育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B 项,智力商数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
7. 下列关于如何对待测验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绝对可信、准确
B. 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
C. 是决策的惟一依据
D. 其分值高低可作为参考依据
【答案】D
【解析】对待心理测验的正确观点是: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8. 下列数据类型属于比率数据的是( )。
A. 智商分数
C. 年级
D. 数学成绩
【答案】B
【解析】比率数据是指具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的数据,可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智商分数和数学成绩属于等距数据,只具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反应时既具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属于比率数据。年级是顺序数据,指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9. 16PF 适用于( )。
A.8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B.10岁以下的儿童及成人
C.16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D.20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答案】C
【解析】卡特尔根据人格特质理论,采用因素分析统计方法编制的16项人格因素问卷,适用于16岁以上的青年和成人。
10.对于某些特殊的群体来说,情况很具体而特殊。我们就需要制订( ) 。
A. 普通常模
B. 特殊常模
C. 一般常模
D. 剖面图
【答案】B
【解析】一般常模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有时对于某些特殊的群体不一定完全适用。因此,测验希望使用更为具体的、适合特殊情况的常模,即特殊常模。
二、名词解释
11.区分度
【答案】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测量专家们把试题的区分度称为测验是否具有效度的“指示器”,并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区分度(D )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问。通常D 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 为负值,称作
消极区分;D 为0,称作无区分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项目,其D 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好。
12.成就测验
【答案】成就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
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就,所以称为成就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