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理论与实务之编辑学原理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文责自负”
【答案】“文责自负”,是指著作者要对自己的书稿从观点、内容、文字表述到出版后的社会效果全面负责。从著作权来讲,这是一种知识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文责自负”对作者来说不仅是保护自己声誉的个人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人民负责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具有真才实学,还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对读者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文责自负”是社会对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而编辑把关实际上是出版社对书稿进行审定的一种责任编辑制度。这个制度是由我国出版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在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
2. 连锁经营店
【答案】连锁书店,是指在核心企业或总店(如较大型的出版社、批发公司、零售书店等)的领导控制下,经营同类出版物、使用同一商号的若干门店,采用统一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开展连锁营销活动,实现规模效益的图书经营组织形式。这些书店使用统一店名,采用统一的经营方式,在培训、进货、核算、管理、定价、服务、宣传、推广及销售方式等方面都有统一的规定。
3. 翻印复制权
【答案】翻印复制权,又称租型权,作为附属版权之一,它是指图书出版的同时或出版以后,
允许国内或国外另一家出版机构按图书的原样重新翻印或复制,在国内某一地区或特定国家销售。
4. 读者定位
【答案】读者定位,是指明确期刊的实际读者对象并使期刊总体编辑构思与之相适应。明确的读者定位能使期刊拥有一批长期、固定的读者,因而是期刊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随着读者欣赏品位逐渐提高,这需要期刊具有更加细化的定位、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5. 作者介绍
【答案】这是介绍作(译)者情况的概括性文字数字,在一二百字之间,包括姓名、笔名、年龄、籍贯、学历、经历、代表作等内容,要求准确、简明,一般不加评价。由责任编辑根据作(译)者提供的材料改写,可以视需要附作(译)者相片。该项一般印在勒口上,也可印在封底或主书名页后单列的一页上。
6. 勒口
【答案】勒口,是指封面与封底或护封的外切口处向内折的部分。勒口分为前勒口和后勒口,
封面向内折的称为前勒口,封底向内折的称为后勒口。一般以精装书为主,现在平装书中也常出现以封面封底折进一段増加书的美感。设定勒口尺寸时,以封面封底宽度的1/3-1/2为宜,如封面封底有底图,需要勒口的图文和封面封底图文连在一起,这样到装订时,如出现尺寸变数(书脊位大小等),勒口也可随之而变。
7. 期刊选题策划
【答案】期刊选题策划,是指根据期刊总体编辑构思,对众多选题所作的远近不等、分量不一的总体设计。期刊选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内部来源,另一个是外部来源。内部来源主要来自编辑部,包括编辑部集体拟定的选题,也包括编辑个人提出的选题。外部来源可分为:来自作者的选题、来自读者的选题、来自上级部门或有关单位的选题。我国期刊界的选题策划一般有长期选题策划、中期选题策划和短期选题策划之分。
8. 发稿
【答案】发稿是指将加工整理好的书稿发送生产部门进行技术设计和生产安排。发稿的基本要求是齐、清、定。齐,是指书稿齐全,不可缺少书稿中应该有的任何一部分;清,是指稿面清楚,无乱涂乱改或文字排列不清现象;定,是指所有内容都已确定,不再需修改。
二、简答题
9. 简述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
【答案】期刊编辑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性
期刊编辑工作的主体性特点体现了期刊编辑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期刊”这句话的由来。因为期刊在整个编辑过程中,无不体现出编辑的创造性、选择性和主观能动性,编辑的欣赏和判断可以决定一份期刊的面貌和风格,这也就是我们分外强调期刊编辑素质的原因。
(2)整体性
期刊是一种连续的出版物,但是每一期都是期刊整体链条的一个环节,因此,期刊的编辑必须维护和强化期刊的整体性特点。而要维护期刊的整体性就要始终把握期刊的编辑政策和编辑方针,坚持贯彻和落实期刊的长期、中期、短期编辑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期刊体例上的完整性和风格上的连贯性。
(3)结构性
虽然期刊是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成册的出版物,但是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并不感到杂乱无章,这是因为期刊编辑作了结构上的组织和安排。编辑通过期刊的办刊特征设置各种不同的栏目,再根据文章内在(如相近内容)或外在联系(如相同的体裁、形式)分门别类进行归总,然后再把这些栏目遵从一定的结构或规律组成一期期刊。
(4)时间性
期刊不仅是一种连续的出版物,而且对于出版的日期也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按照公布的时间准时出刊。所以期刊编辑还要把握时间的尺度,不仅要严格控制编辑时间,准时交付印刷,对于那些时事性期刊,在内容上还要注意跟上时事发展的脚步,否则就会丧失生存的空间。
10.什么是作品?哪些作品才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答案】(1)作品的概念
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作品是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
作品有两大要素:
①特定的内容。是指作品中所表述的思想、情感、观点或事物。
②客观形式。是指作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上述内容,从而使他人通过感官可以察觉到它的存在。
作品是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产物。作品以创作者的思想或情感为自己的特定内容,但是“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可感知性和可复制性这几个法律特征。
(2)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意义上作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文字作品。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
②口述作品。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未以任何物质载体固定的作品。
③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这类作品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供表演用的,而不是指现场的表演活动。
④美术、摄影作品。美术作品指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摄影作品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等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摄影作品是指摄影的原作品,即摄影底片或一次成像的正片。
⑤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指摄制在一定物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传播的作品。与戏剧作品即剧本不同,这类作品是拍摄完成的一部电影、电视或录像片。
⑥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说明。指为施工和生产绘制的图样及对图样的文字说明。
⑦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指地图、线路图、解剖图等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结构的图形或者模型。
⑧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文档。计算机软件是著作权保护客体中的新成员,和传统作品相比有很多特殊性和复杂性,我国著作权法把它作为采用另行规定保护的特殊作品。
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这类作品与一般文学艺术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其作者不明,表现形式也多样化。我国著作权法明确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保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