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F034会计与财务管理之财务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债务性筹资
【答案】债务性筹资形成企业的债务资本,亦称债务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
期偿还的资本。债务性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的长期债务资本。
2. 营运资金(营运资本)
【答案】营运资金又称营运资本、营运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本是指总营运资本,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短期资产;狭义的营运资本则是指净营运资本,是短期资产减去短期负债的差额。通常所说的营运资本多指狭义的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可以用来衡量公司或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金额越大,代表该公司或企业对于支付义务的准备越充足,短期偿债能力越好。当营运资金出现负数,即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时,企业的营运可能随时因周转不灵而中断。通过营运资本的分析,可以了解公司流动性、短期资产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营运资本的需要量取决于生产经营规模和营运资本的周转速度,同时也受到市场及产、供、销情况的影响。企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营运资本的需要量。
3. 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
【答案】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是指兼并收购按收购入在收购中使用的手段而划分的两种方式。
要约收购指收购入为了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向所有的股票持有人发出购买该上市公司股
份的收购要约,收购该上市公司的股份。收购要约要写明收购价格、数量及要约期间等收购条件。
协议收购指由收购入与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人就收购该公司股票的条件、价格、期限等有关事项达成协议,由公司股票的持有人向收购者转让股票,收购入支付资金,达到收购的目的。
4. 周转信用协议
【答案】周转信用协议是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的一种正式的最高限额的借款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只要企业的借款总额未超过协议规定的最高限额,金融机构就必须满足企业提出的借款要求,对周转信用协议负法律责任,而借款企业则必须按借款限额未使用部分的一定比例向金融机构支付承诺费。
5. 除权与除息
【答案】(1)除权指当股份公司向股东分配权利时,从股票的市值中将公司配给股东的权值去掉的行为。除权的过程是:要办理除权手续的公司应先报经主管机关核定,获准除权后,公布除权日期,即除权日,在除权日进行股权登记的股份有权参加股利分配、获得优先股权;在除权
日之后持有的股份没有这些权利。
(2)除息指当股份公司决定对股东发放现金股息时,减除交易中股票每股领取股息的权利。其过程是股份公司获主管机关核定后确定一段时间为除息日,除息日进行股权登记的股份才有权参加股息分配;除息日之后持有的股份,无权参加股息分配。
6. 最优/最优资本结构(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是指企业在适度财务风险的条件下,能【答案】最优资本结构(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
够使企业资本成本最小并因而使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即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企业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优均衡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决策的实质就是寻求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对此,人们提出了许多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进行判断与衡量的分析方法及其定量标准。主要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权益资本收益率法、EBIT —EPS 分析法、企业价值最大化法等。
从理论上讲,最优资本结构是存在的,但由于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寻找最优资本结构十分困难。确定资本结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财务管理人员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当作绝对的判别标准。在应用确定资本结构的方法时,还应结合其他因素,以使资本结构趋于最优。
二、简答题
7. 试解释自由现金流量的含义与作用。
【答案】自由现金流量与经营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不同,一般认为它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除了在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上所需投入外,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在扣除了计划中维持企业经营、分发股利、资本扩张后剩余的可动用部分。其定义式为:自由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股利一购买长期资产支出十出售长期资产得到的现金。
作用: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表明其内部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大,其可自由运用的内源资金也越多,企业对外融资的要求也越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健康。自由现金流量才是企业用来扩大投资、支付利息、回报投资者的源泉。如果一个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大于零,则表明该企业不需任何外部筹资即可满足经营的扩张。
8. 公司进行股利分配的内部制约因素有哪些?
【答案】股份公司在确定其股利分配政策时,除考虑理论分析的结果外,更要考虑诸多实际因素的影响。影响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内部因素有以下几种:
(1)盈余的稳定性
公司是否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分配决策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盈利越稳定,其支付率会越高,因为盈利稳定的公司对保持较同的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而且收益稳定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筹资能力较强,这些都是其股利支付能力的保证。
(2)资产的流动性
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使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而保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是公司经营所必需的。
(3)举债能力
具有较强举债能力的公司因为能够及时地筹措到所需的现金,有可能采取较宽松的股利政策;而举债能力弱的公司则不得不多留存盈余,因而采取较紧的股利政策。
(4)投资机会
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因而往往较少发放现金股利,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现金股利。正因为如此,处于成长中的公司多采取低现金股利政策;处于经营收缩的公司多采取高现金股利政策。
(5)资本成本
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考虑,如果公司有筹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现金股利政策。
(6)债务需要
具有较高债务偿还需要的公司,可以通过举借新债、发行新股筹集资金偿还债务也可直接用经营积累偿还债务。如果公司认为后者适当的话(比如,前者资本成本高或受其他限制难以进入
,将会减少现金股利的支付。 资本市场)
9. 试比较资本投资决策的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
【答案】(1)净现值法与内部报酬率法的概念及优缺点见名词解释题。
(2)净现值法与内部报酬率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经济意义不同,净现值表示从事某项投资会使企业价值増加或减少的净值,而内部报酬率则表示投资项目的内在报酬率;②计算净现值需要首先确定贴现率大小,而内部报酬率的计算则不需要;③在对多互斥方案排序时,有时会得出不同结论。
10.分析说明MM 定律。
【答案】MM 定律是由美国著名财务学家Modigliani 和Miller 共同提出的理论,MM 理论指出:由于企业价值只取决于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
MM 定律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致的。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对股东最有利。MM 定律可以分为有税条件下的MM 定律和无税条件下的MM 定律。
(1)在无税条件下的MM 定理1, 即资产价值的维持和创立与其筹资来源的性质无关,其实质内容是强调企业价值是由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实际资产决定的,而不是由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比决定的。
(2)在无税条件下的MM 定理2,即股东所要求的收益率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成正比。只要总资产收益率超过了负债利息率股东权益资本成本将随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比(D/E)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