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保险学之保险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免费搭车
【答案】某些集体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被称为“公共产品”,例如警察、消防队、国防、法院系统等。如果有人以极低的或零成本获得了这些产品,我们称之为“免费搭车”。
保险市场也存在“兔费搭车”问题。当某个保险贸易协会进行院外活动要求更有利的立法时,包括非成员在内的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因此受益。如果某些人知道或相信有人会补偿他们遭受的任何损失,保险市场的“免费搭车”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如果某些个人或企业相信政府会在灾难发生时提供资助,他们购买此类商业保险的愿望将会有所减弱。同样,如果某人知道他将获得免费的急救医疗,就不会再购买相应的商业健康保险。保险监管本身就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无数的个人和企业从中获益,但他们无须为此付费,或花费很少。所以在大多数国家的国民心日中理想的市场监管,似乎不太可能由私有市场本身产生。
2. 收入保险
【答案】收入保险是指承保与工作能力的暂时或永久地、部分地丧失有关的经济损失。这种保险的特点是以未来和过去的时间要素为标准。损失分担学说的倡导人,德国保险学家华格纳及其他学者认为,收入能力的损失是未来可能得到的财产的损失。这个财产现在不存在,它是由未来的努力而获得的工资、利息、收入、房租等构成。这种收入能力的丧失,对个人来说是由于死亡、疾病、衰老、失业等; 对企业来说,是由于灾害事故的发生而营业中断、房租损失等。收入损失分为个人和企业两种。与此相适应,收入保险也可分为个人收入保险和企业收入保险。前者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伤害保险、失业保险、收入补偿保险等; 后者包括营业中断保险、房租损失保险等。
3. 市场支配力
【答案】市场支配力是指一个或多个销售者或购买者对他们所交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影响能力。在竞争性市场中,销售者或购买者是价格接受者,他们与市场规模相比是非常弱小的,不可能对价格造成影响,所以他们不具有市场支配力。如果某些市场参与者能够影响价格,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失效了。市场支配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壁垒、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或价格歧视等。
4. 终身寿险
【答案】终身寿险是指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限为终身的人寿保险。终身寿险是一种不定期的死亡保险,即保险合同中并不规定期限,自合同有效之日起,至被保险人死亡为止。即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终身负责,无论被保险人何时死亡,保险人都有给付保险金义务。终身
保险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得到永久性保障,而且有退费的权利,若投保人中途退保,可以得到一定数额的现金价值(或称为退保金)。终身保险按照交费方式可分为:①普通终身保险,即保险费终身分期交付。②限期交费终身保险,即保险费在规定期限内分期交付,期满后不再交付保险费,但仍享有保险保障。交纳期限可以是年限,也可以规定交费到某一特定年龄。③交终身保险,即在投保时一次全部交清保险费,也可以认为是限期交费保险的一种特殊形态。
5. 损余处理
【答案】一般来说,在财产保险中,受损的财产会有一定的残值。损余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保险人按全部损失赔偿,其残值应归保险人所有,或是从赔偿金额中扣除残值部分; ②如果按部分损失赔偿,保险可将损余则产折价给被保险人以充抵赔偿金额。
6. 合作保险
【答案】合作保险是保险组织形式之一。由社会上对保险有共同需求的人或单位组织起来,采用合股资本的方式积聚保险基金而创办的保险事业。有保险合作社和相互保险社两种形式。保险合作社采取固定会员制,会员按照事先约定的金额缴纳股本。合作社的资金来源除社会股金外,还可以向社会或外部借入。相互保险社的社员相对不稳定,社员不需事前缴纳股本金,而是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分摊。
7. 保险监管的成本
【答案】保险监管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直接成本指监管机构实施监管过程中支出的成本,如经常性的工资等行政开支、各种检查费用等,再加上各保险机构为配合监管而提供报表、提供检查场地、配备人员配合各种检查而支出的成本; 在存在再保险制度的条件下,监管的直接成本还包括再保险机构对遭受损失的投保人所支付的赔偿。间接成本则指因保险监管机构实施监管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由于监管限制了充分竞争而造成的保险体系的效率损失及由此造成的全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损失。
8. 普通医疗保险
【答案】普通医疗保险给被保险人提供治疗疾病相关的一般性医疗费用,主要包括门诊费用、医药费用、检查费用等。这种保险的保费陈本较低,比较适合于一般社会公众。由于医药费用和检查费用的支出控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种保单一般具有免赔额和比例给付规定。保险人支付免赔额以上部分的一定百分比(比如80%),保险费用则每年规定一次。每次疾病所发生的费用累计超过保险金额时,保险人不再负保险责任。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现实意义。
【答案】在开放的充分竞争的保险市场环境中,保险公司上市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1)可以提高上市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上市保险公司多元化的资本供给机制,既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大规模社会资本,改变资本短缺的被动局面,又可以将保险市场的经营风险分散到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及至整个市场体系中去,为保险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准备基础性的制度条件。
(2)可以提高上市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利用上市方式筹资,可以使上市保险公司迅速增强资本实力,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主动迎接“入世”所带来的挑战
(3)可以提高上市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强化外部监管
保险公司上市后,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如各种投资咨询机构和证券分析员的监督,审计、会计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督,证券交易所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等等。在广泛的监督下,任何一个重大失误都会立即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减少公司价值,任何一次违规操作,都会随时有可能被发现和公开,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甚至被驱逐出证券市场。公司必须加强管理,以减少各种浪费和成本,通过科学决策认真分析产品市场,评估投资风险,公司还必须注重则务结构,保持利润稳定增长,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同时,理性的保险公司也将会更加关注保险监管机构的各项政策规定和调控干预,这将大大提高保险监管机构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促进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运用。上市还有利于保险公司本身商誉的提高,使客户对保险公司的知名度有所认可,有利于上市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展业务范围,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可以提高上市保险公司资本运作效率
保险企业上市实现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清楚,使企业在市场中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上市保险公司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独立行使各种企业管理权限,排除政府部门不当干预造成的战略失败和滞后效应。大型商业性保险公司的交叉持股结构,有利于抵消经营环境急剧变化而造成的冲击效应; 通过兼并、收购、退出等股本变更行为进行金融企业的有效整合,实现低成本的快速扩张,提高企业经营规模和资本运作效率。
10.试用公共利益论、私人利益论和经济管制论说明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答案】(1)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应当是寻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该理论从宏微观两个角度来说明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①(微观角度)理论上,市场经济可以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动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有效的配置并不一定是公平的,况且事实上,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不是社会的唯一目标。盲目追求效率目标会导致某些人陷入贫困,或使其最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保险业对于公众的福利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公共利益,直接影响着公民和企业的经济安全。因此,保险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②(宏观角度)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就意味着有些商品和服务是不可获得的,或者只能以次优的方式,比如以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获得商品和服务,这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造成的资源无效配置就叫做“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存在会引起整体社会福利的减少。而保险市场的监管目标应该是使这种社会福利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