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保险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道德风险因素

【答案】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行修养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诈骗、纵火等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均属道德风险因素。

2. 不对称的信息

【答案】不对称信息是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而另一方缺少的相关信息。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隐蔽信息”和“隐蔽行为”。

“旧车问题”和逆向选择是较典型的隐蔽信息。如果买者对所购产品的知识少于卖者,就可能出现“旧车问题”。如果买者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多于卖者,就可能引发逆向选择问题。投保人可能隐瞒了相关的重要信息,他们可能利用保险人的信息欠缺,导致保险人的实际损失高于其根据不完全信息或错误信息做出的判断。

隐蔽行为包括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是指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作为代理人的保险公司经理层有可能不会始终维护公司股东(委托人)的利益。经理专注于挣更多的钱,而这一目标可能与公司股东获得利润的目标不相符。另外,一般的保险公司也不能完全依靠销售人员(代理人)招揽业务,因为销售人员的目的是售出产品,以便保证自己的佣金收入。他们的私人利益与保险人(委托人)的利益可能不完全相符。这种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偏离的情况会造成无效经济。隐蔽行为还体现在道德风险上,由于保险的存在,被保险人可能会因此而忽视风险防范,甚至进行更加危险的行为。

3. 理赔

【答案】保险理赔是指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风险事故后,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索赔请求进行处理的行为。理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①保险理赔能使保险的基本职能得到实现; ②保险理赔能及时恢复被保险人的生产,安定其生活,促进社会生产顺利进行与社会生活的安定,提高保险的社会效益; ③保险理赔还可以发现和检验展业承保工作的质量。

保险理赔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保险经营方针,提高理赔质量,保险理赔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 ②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

4. 团体定期人寿保险

【答案】团体定期人寿保险常简称为团体定期保险,是指以经过选择的团体中的员工为被保险人,团体或团体雇主作为投保人,保险期间为一年的死亡保险。

5. 团体养老保险

【答案】为应对员工在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需要,团体可能为其向保险人购买一份“生存保险”合同,员工退休后,由保险人一次性按保险金额向退体员工支付一笔款项,供其养老生活所用,这种团体保险称为团体养老保险。不过,随着企业年金的发展,近年来,团体员工的退休保障逐渐由团体养老保险转向企业年金保险。

6. 公司治理监管

【答案】公司治理监管是指对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公司治理的关键是明确内部决策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有一套确保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负主要责任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体系。董事会应该对偿付能力或其他监管标准负首要责任,并成为遵守这些标准的第一道防线。为达到这些目的,应该要求董事会和保险公司的管理层在任何时候都谨慎经营,对维护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资本充足性以及遵守法律和监管机构的其他要求负责。为了使董事会对保险公司的生存负责,董事会必须获得决策所需的足够的信息。还必须有一个负责任、有能力的管理层。管理层必须能够承担和规避风险,能够将正在经营中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持在高于最低偿付能力标准的水平。董事会和管理层还必须清楚,保险经营的首要问题是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而不是保护股东的利益。根据公司法,董事会对公司的经营和盈利状况负责。保险公司的董事会不仅要维护股东的利益,还特别要关照到保单持有人的利益。

7. 交清退休后终身保险

【答案】交清退休后终身保险是一种以企业年金方式设立的团体终身保险,团体的员工自行负担保险费,逐年约定交清,每年保障的差额由团体的雇主以购买定期保险的方式来弥补。如此,随着交清保险保额的不断累积,团体定期保险的保额愈来愈小,雇主负担也越来越轻,当员工退休时,保险单具有现金保值; 而且,因为雇主支付的保险费是用以购买定期保险,因而不会产生员工的课税问题。因此,在交清退休后终身保险中,团体保险合同逐渐变成了交清保险合同,团体保险的性质己非常之少。

8. 风险因素

【答案】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因此,风险因素是就产生或增加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的情况来说的。

风险因素通常可分为三类:①实质风险因素,指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件的物理功能的风险因素; ②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行修养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诈骗、纵火等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均属道德风险因素; ③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人的疏忽、过失、投保后片面依赖保险等,均属心理风险因素。

实质风险因素与人无关,故也称为物质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均与人密切相关,前者侧重于人的恶意行为,后者侧重于人的疏忽行为,因此这两类风险也可合并称为人为风险因素。

二、简答题

9. 简述保险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答案】保险的职能是由保险的本质决定的,具体可分为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基本职能是指保险在一切经济条件下均具有的职能,而派生职能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保险逐渐具有的职能。

(1)保险的基本职能

①分担危险的职能。保险组织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遭受损失时,用保险基金进行补偿。实际上就是用大家的钱来补偿一部分人的损失,将一部分人面临的危险分摊给大家,这就从整体上提高了对危险的承受能力。

②补偿损失的职能。把危险分散给大家的过程也就是对遭受损失的个体进行经济补偿的过程。

(2)保险的派生职能

保险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因此,其职能也有了新的扩展,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产生出派生职能。派生职能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融资职能。保险的融资职能是指将保险基金的暂时闲置部分重新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保险组织通过收取保险费聚集起规模庞大的保险基金,然而危险事故不可能都同时发生,保险基金因此也不可能一次全部赔偿出去,总有一部分基金处于闲置状态,因此可以将闲置的保险基金投入到社会再生产中。将保险基金投入社会再生产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保险公司将保险基金存入银行,由银行贷放出去,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 另一种是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进行运用。

②防灾防损职能。保险的这一职能是指保险人参与了防灾防损活动,提高了社会的防灾防损能力。保险公司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也参与到防灾防损活动中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首先,保险公司从自身效益出发,愿意主动参与防灾防损工作,防灾防损做得好,危险事故就发生得少,保险公司的经济赔偿就会减少,其利润就会增加; 其次,从自身条件来看,保险公司有能力参与防灾防损工作; 最后,保险将提高被保险人的防灾防损意识。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会重视自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以避免出现因不符合规定而最终得不到保险赔偿金的情况,这也是一种防灾防损的表现。

③分配职能。分配职能是指保险实际上参与了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保险通过向多数投保人收取保费建立保险基金,并在危险事故发生后向少数被保险人进行经济赔偿,就像财政中的转移支付一样,这一部分资金实现了再分配。

10.试列举人身保险合同不同于财产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答案】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可将保险合同分为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财产保险合同即以财产(有形或无形)为保险标的的合同; 人身保险合同即以人的生命、身体或健康作为保险标的的合同。

人身保险合同不同于财产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合同主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