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如果征收“托宾税”,其目的在于( )。
A. 抑制外汇投机
B. 抑制通货膨胀
C. 调节国际收支
D. 减少财政赤字
【答案】A
【解析】在管理短期资本流动方面,最突出的建议就是对短期资本流动课税,这种税为托宾税。托宾税的益处是有助于减轻国际投机对本国经济的支配程度,而且对贸易和长期投资不会有太大的冲击。
2. 根据货币主义(弹性价格)汇率理论,下列哪一经济事件可能导致美元对日元贬值?( )
A. 美联储提高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B. 日本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C. 美国实际国民收入呈上升趋势
D. 美国提高对日本进口品的关税
【答案】C
【解析】按照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式,两国货币供给量可分别表示为:本国货币供给量
,
外国货币供给量:式中,P 和分别为本国与某外国的物价水平;Y 和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国民生产总值;M 和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货币供应量。按购买力平价公式,可得: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3. 一般来说,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会使其( )。
A. 货币疲软
B. 货币坚挺
C. 通货紧缩
D. 利率下跌
【答案】B
【解析】国际收支巨额顺差使本国货币坚挺,本币汇率升值。
二、简答题
4. 试述一国汇率制度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案】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小国由于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以及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 低等原因及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大国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较高,并倾向于追求独立的经济政策,因而一般选择固定性较低的汇率制度。
(2)特定的政策目的。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汇率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因为浮动汇率 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较强,从而有利于选择和控制通货膨胀。可见,这个政策意图在汇率制度选择上也发 挥着重要作用。再例如,出口导向型与进口替代型国家对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相互 间经济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在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其经济往来的特点往往对它们的汇率制度有着重要影响。
(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必须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国际资金流 动数量非常庞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本国对外汇市场干预的 实力因各种条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强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结论在理论界也存在诸多争议,以上是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所 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5. 简述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当局不负有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义务,即无需通过外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给和需求,而任凭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的上升和下跌。在这种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就会下跌。
(2)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是通过相对价格机制即汇率水平的变动来实现的。国际收支失衡引起汇率变动,汇率变动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国际收支失衡,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以国际收支赤字为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外扩汇率就会上升,而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降低,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上升,这将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只要一
,国际收支赤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即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
字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通过本币汇率升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这将增加进口需求、减少出口需求从而使贸易收支改善,国际收支盈余就会自动减轻或消除。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是通过汇率变动来实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绝
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渠道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因为汇率自由变动的结果是贸易差额自动趋于平衡。如果X-M=O,从Y=C+I+G+(X-M )看,本国的国民收入就完全取决于国内支出(C+I+G)的高低,从而与进出口数量无关。
三、论述题
6. 中国在国际分上中总体位于低层,依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较多的资源消耗来换取外汇收入,进而购买先进国家的高端商品,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一亿条牛仔裤换一架飞机”,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案】(1)外向型经济是“内向型经济”的对称,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2)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特征
①政府主导型经济; ②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发挥全国各地产业优势,共同推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③以“三来一补”为起点,实现从贸易为主转为与国际经济的经济和技术合作; ④以重点出口产业群体作为产业外向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协作体系; ⑤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对内对外开放齐头并进。
(3)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是以较多的资源消耗换取外汇收入,进而购买先进国家的高端商品。长期以这种方式发展是有害的,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都是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效率。同时,我国产业整体处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条的低端,部分行业生产能力居全球首位,但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含量偏低,经济效益不高,获取的比较利益不够多。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不良后果已开始显现,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如钢铁、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总体产能均出现过剩态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而且规模普遍偏小,在管理、营销方式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与跨国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弱。
(4)中国应该努力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低层地位,这就需要:
①加大创新力度,积极鼓励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②经济增长方式有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型、自主创新型转变。
③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型。
④各地、各行业应进一步提高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等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为我国产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创造良好环境。
7. 什么足特卫芬两难? 为什么说它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缺陷?
【答案】(1)“特里芬两难”的定义
“特里芬两难”简言之,就是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之需,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而这必须有储备货币的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完成。但是各国手中持有的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