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管理内部监督
【答案】行政内部监督,这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形成的监督系统进行的监督制度,即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统一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系统实行的监督。可分为一般监督(指上级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层级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业务监督(分两种,一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监督,又称主管监督; 二是部门之间的业务监督,又称职能监督)、专门监督(是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关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如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
2. 360度考核法
【答案】360度考核法由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服务对象对个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可以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得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3. 接待工作管理
【答案】接待工作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服务,包括对内、外宾的接待服务,机关招待所的接待服务和会议接待服务等内容。
机关接待工作虽然以生活服务为主,但由于接待的主客双方所从事的活动之性质,以及机关本身的制度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因此,机关接待工作的管理,必须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领导机关有关接待工作的政策、规定、制度和纪律为要求,坚持热情有礼、周到方便、勤俭节约、内外有别、保守机密和保证安全等原则。
由于机关接待工作与机关工作作风、机关廉政建设直接相关,因此,在接待管理上,要坚决克服待人冷漠、盛气凌人的官僚作风,杜绝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奢侈铺张的不良风气,并按照礼仪改革的要求,简化礼仪,减少礼节性的迎来送往。
4. 方案规划
【答案】方案规划,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方案规划的特征有:
(1)方案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政策问题。方案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运用分析或研究手段找到问题解决的可操作的方案。政策问题的客观存在是方案规划的前提和基础。问题的确认是方案规划活动的出发点。
(2)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政策方案的设计是针对要解决的政策问题,运用各种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手段与方法,设计出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择优就是通过系统的分析、比较和可行性论证,在多个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案(或
方案组合)的过程。
(3)方案规划既是一种研究的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方案规划是一系列复杂的活动过程。一方面,方案规划要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遵循科学的原则、手段与方法,来展开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等一系列活动;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涉及人们之间利益的调节和分配,规划过程中众多参与者因其利益、价值观和信仰不同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活动过程。
另外,方案规划实际上也就是政府和非政府行为者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而政策就是这种互动的结果。
5. 行政人员伦理
【答案】行政人员伦理是指国家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意识、行政道德活动以及行政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行政人员的伦理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伦理,它是行政伦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由:①主观与客观统一; ②美德与公德统一:③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6. 会议制度
【答案】会议是领导者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进行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是领导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没有一定舶会议制度,无论大小事情都由领导开会研究,会议将泛滥成灾。要精简会议,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会议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格; 严格会议审批制度; 人力精简会议文件、简报; 革除繁文崛节,讲求实效,端正会风; 严格财务制度,节约会议经费。
会议是领导者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进行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是领导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如没有一定的会议制度,无论大小事情都由领导开会研究,会议将泛滥成灾。要精简会议,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会议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格; 严格会议审批制度; 大力精简会议文件、简报:革除繁文缉节,讲求实效,端正会风:严格财务制度,节约会议经费。
7. 政府雇员制
【答案】政府雇员制是指政府以契约形式聘用、管理某些专门技术人才及承担部分临时性、勤务性工作的人员的公共人力资源制度。它以劳动合同为主要手段,来界定、规范和调整政府与雇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主要日的是通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组织形式的完善,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化和高品质的公共产品。
8. 预算编制、预算审批
【答案】预算编制是预算过程的第一步,是指各部门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收入和支出测算,编制本部门预算,再由财政部门汇总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过程。预算审批是指同级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赋予其合法性的过程。我国预算编制审批必须遵循“两上两下”的程序和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
原则等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的预算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每部分支出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采用定额管理; 项目支出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用于年度支出的计划。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
【答案】(1)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现状
①在国内外大环境促动下,我国行政信息化发展迅速。行政信息开发以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和网络为技术基础,逐步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应用程度不断提高,新生和存量行政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比重明显增加,提供大量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②但是,在行政信息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网络应用平台重复建设; 技术标准不统一; 基层政府网络建设比较薄弱; 发展不平衡,地区、部门间差别很大; 各地区、各部门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应用平台和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等。我们需要运用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战略于段,进一步促进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发展。
(2)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
①完善有关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国家应制定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法规和条例,对行政信息公开原则、开发信息资源组织机构及职责、行政信息发布和行政信息保密等涉及行政信息管理的各环节,都作详细全面的规定,以确保行政信息的开发利用遵循统一规定,确保行政信息开发利用工作健康进行。
②完善管理体制,建立行政信息管理机构。根据中国行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阶段,实现从技术导向到管理导向、政务导向的转变,强化行政信息管理;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全国性行政信息管理体系和从上到下的综合性管理机构; 在部门内部设立CIO 职位并明确其地位与作用。
③重视行政信息内容的完善和服务。重视行政信息的开发,重视网上行政信息的发布和更新维护,在内容和服务上取得突破,包括强化行政信息内容的筛选、明确标准和进行分类分级,挖掘信息内在潜力,拓展政府信息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等,是实现行政信息开发目的的重中之重。
④进一步改进行政信息基础建设。基础建设包括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对现有各种资料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逐步实现行政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搞好行政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政府机关的内部办公网、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和政府公众信息网; 加强数据库建设,对原有数据库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内容完善,强化行政信息目录体系建设; 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行政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加强行政信息应用系统建设。
⑤强化行政信息的标准化建设。这是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基本战略决策。标准化的建设有助于提高行政信息管理、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为此,要设立数据管理部门来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数据的定义和结构的规范化,指导、协调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人员执行标准及规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