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 2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 17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 31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 53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 70

一、概念题

1. 主观责任

【答案】主观责任是根植于公务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而产生的伦理信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

①政治意识形态抉择居于主观责任的核心地位。对意识形态的决断,制约行政人员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和价值界定。对于和平状态中掌握国家权力的公务员来讲,“公共”观念是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理念。

②价值观层次。政治价值观一般指的是行政人员对政治问题的基本看法,包括他们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

③心理层次。行政心理是行政伦理中的深层因素,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具体的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以及行政事务等的具体看法和态度。

2. 政府预算

【答案】政府预算又称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顶算类型。公共预算包括三种基本功能:控制、计划、管理。公共预算的目标是:总额控制、配置效率、运作效率和财政问责。

3. 行政监督

【答案】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其具体内涵为:①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②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和人民群众等。③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④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善和强化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4. 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

【答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公共伦理的主题就是维持正义,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公共管理者在维持正义秩序时,将受到公共伦理的鼓励而积极努力,以期实现公众的利益; ②公共管理者将以公共管理伦理为准则,其所掌握的权力的作为将被限制在公共伦理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二者可以归纳为公共管理伦理的动力与规范力。

公共管理责任可以依据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的关系,分为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主观责任即公共管理者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些社会责任是其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

表现,而这些价值观、态度和信念是这个社会上任何人都具有的,但和而不同。客观责任则是公共管理者履行公共管理任务时所承担的责任。客观责任是由公共管理者所处的社会地位、组织、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由此可见,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5. 行政立法

【答案】行政立法,指政府行政机关为执行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公共行政事务或与公共行政活动有关的事务的、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规范性文件包括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制定、颁布的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颁布的地方政府规章。它们都是政府行使立法权的结果,属于广义上法律规范的范畴,是我国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6. 行政人员伦理

【答案】行政人员伦理是指国家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意识、行政道德活动以及行政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行政人员的伦理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伦理,它是行政伦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由:①主观与客观统一; ②美德与公德统一:③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7. 行政领导者职位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并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的统‘体。职务和责任是构成行政领导者职位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8. 政策合法化

【答案】政策合法化包含两个层次:政治正当性和政策合法化程序。

(1)政治正当性。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若缺乏正当性,必难以执行。政治正当性包含:实质层面与心理层面。实质层面即合法性问题,是指必须在宪法架构下运作; 在民主法治的国家,合法化是政策必经的历程,经立法机关合法化过程的政策,才能为广大的民众所接受,付诸施行时,才会比较顺利。心理层面则是指被统治者愿意接受统治者以及其政策的统治与约束,统治的正当性愈高,则民众的服从度愈高,愈能得到高的政策绩效,反之则否。因此,在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合法性被称为“认受性”,即接受与认同的程度。

(2)政策合法化程序,是指政策备选方案必须得到有权责的机关或个人之认可批准,才能取得合法地位。政策合法化程序也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 二是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

(3)政策合法化的内容具体包括:决策者及权力的合法化; 政策程序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法律化。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法治行政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答案】作为法治国家的重要部分,法治行政建设已成为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1)法治行政的原则可概括为:

①法律优先原则。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不得与法律相违背;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或相冲突。

②程序公开原则。行政行为、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要公开; 同时,行政行为中涉及到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也要公开。

③权力监督原则。行政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最重要的但又是容易被滥用的一项权力,因而制约权力的核心首先是依法监督行政权。

④法律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权利受到损害时必须要有公正的救济机制; 政府行政组织必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实施的行政行为有向法院提起司法审查的权利。

(2)据此,《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法治行政建设的目标:

①完善依法行政体制

就依法行政体制而言,应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 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②加强依法行政主体建设就依法行政主体而言,应做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得到巩固,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和遵守法律的法治氛围; 依法行政的能力与依法行政实践相适应,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③完善行政法律制度

就行政法律制度建设而言,政府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能符合宪法与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能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④强化法律实施和科学决策

就法律实施和行政决策而言,应做到:法律、法规、规章能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能得到及时反映; 政府提供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制定的政策、发布的决定相对稳定,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⑤强化行政权力监督

就权力监督和纠纷化解而言,应做到: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完善,政府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有力,行政监督效能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高效、便捷、成本低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