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18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31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45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行政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59

一、概念题

1. 授权立法

【答案】授权立法是指政府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或者根据国家权力机关专门决议的授权,就自己职权范围内以外的事项制定规范性文件,它包括国务院的授权立法,国务院所属各部委的授权立法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的授权立法。实践中,有人把下级行政机关根据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也包括在授权立法的范围内。

2. 办公自动化

【答案】办公自动化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其构成包括:①事务性OA 系统; ②信息管理型OA 系统; ③决策支持型OA 系统。具有文字文件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声音处理、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决策支持和行政管理等功能。

3. 公共政策间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经由政策制定者认定,进入政府议程而欲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是通过公共活动能得以实现的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改进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政策问题具有选择性、动态性和时效性。公共问题不等于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只是诸多公共问题中的一部分。公共问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是:公共问题促使人们行动,特别是向政府及公共部门表达,同时该问题又在特定政府权限范围之内,在特定时期被列入政府政策议程。

当代政府遇到的公共政策问题,性质复杂,范围广泛,其特点是:

(1)相互依赖性。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实体,而是彼此交错,相互影响。在解决政策问题时,必须采取整体的观点,将问题视为整体问题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主观性。政策问题是人类对于环境所采取行动的思考产物,是人类以概念诊释问题情景的感觉产物。因此政策问题的解决必须有人文的关怀。

(3)人为性。政策问题是人类主观判断的产物,它不能脱离该问题的厉害关系人。因此政策问题是基于社会需求而建构、维持或改变的。必须重视利害关系人的重要性。

(4)动态性。一个政策问题可能有不同答案,答案本身也很可能转化成为一个问题,因此,问题与解决方案经常相互流动。

4. 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

【答案】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的。

5. 车辆管理

【答案】机关车辆包括机关单位用于工作或生活服务的非私人所有的机动车辆,机关车辆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业务管理与用车制度管理。业务管理主要以车辆本身以及驾驶、维修与管理人员为对象,技术性强。用车制度管理是以车辆服务的接受者或享受者为对象的管理,与业务管理相比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它不仅关系到机关用车需要的保证,以及车辆使用的计划、经济与合理,而且与廉政建设的要求直接相关。各机关单位在制定用车制度时既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又要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机关用车的规定。

6. 管理审计

【答案】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的审计类别,它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管理审计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一面将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水平。管理审计通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指导企业在未来改进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结果提供了依据。管理审计的内容包括管理过程审计和管理部门审计。

7. 行政信息利用

【答案】行政信息利用是政府部门、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有意识地利用行政信息实现自身的需求、解决各自问题的过程。信息利用主体非常广泛、目的非常明确,利用的结果就是实现行政信息的价值。行政信息利用的着眼点是利用效率、利用水平、利用过程的评价和维护等。行政信息的使用价值由信息的真实度、时效性和适用性构成。根据行政信息利用的主体及其信息需求的不同,信息的利用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利用、组织利用和个体利用。

8. 行政环境

【答案】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的总称。行政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从社会结构上分,可分为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物质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的物质技术和社会经济制度。政治法律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的法律制度。精神文化环境包括社会公众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状况。

(3)从行政环境具体作用过程划分,可分为行政外部环境和行政内部环境。

(4)从地域上划分,可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5)从行政环境对行政主体的影响范围上划分,可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和中观行政环境。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包含哪四个阶段?

【答案】(1)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公共危机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行为。

(2)公共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

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连续循环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和后危机四个阶段的管理活动。 ①公共危机的事前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加强危机预警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常规管理,重视普及日常社会教育。例如在地震突发后,如何紧急避险; 遇到抢劫时,如何自保和自救等。只有在平时做好宣传动员、组织公众进行危机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相关部门做好隐患排查等工作,才能有助于从根本上避免社会公共危机的发生。

②公共危机的事中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加强政府、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内外部之间的协作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危机管理中的处理事务涉及从交通、通讯、消防、信息、医疗卫生、商业、安全、环境到军事、能源等部门,几乎包括了所有政府职能部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协同运作,快速有序地采取措施,尽快控制事态发展。

③公共危机的事后管理阶段。要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关系,完善保障机制。我国现行的危机管理体系的权力过于集中于上级部门,直至中央政府。危机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要求助于上级部门,而不是领导群众积极开展自救。国家要建立危机管理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财政保障和资源保障。在财政保障方面,要将危机管理经费纳入国家预算,并建立专门的国家反危机基金。在资源保障方面,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人力、物品以及基础设施都要有所准备,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资源目录,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④后公共危机管理阶段。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科学的公共危机决策观,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公共危机决策兼具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特点,其发生具有重复性(反复性),因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预防,减少并避免日后的损失。

10.简述公务员应履行的伦理道德义务。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的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大、行政、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等七类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义务,即公务员必须遵守的行政伦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应履行的伦理道德义务具体被表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