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南大学520社会工作综合之《社会工作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辅导技巧。

【答案】老年个案下作的基本原则和辅导技巧主要有:

(1)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①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信心去帮助老人改变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②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能否与老年案主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是老年个案工作能否得以进行下去的保证。

③有耐心、多鼓励。

认真倾听案主的问题,不随意打断案主的说话,这在老人个案工作中也十分重要。

④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

让案主参与决定的过程,能使案主在实施决定的过程中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

⑤个别化的原则。

每一个老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他们自身的个性和特点,我们切记不可把某一固定的模式套用到他们的生活中。

(2)老年个案工作的辅导技巧

①怀旧。

怀旧即是让老人回顾他们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感、尊严等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

②生命回顾。

生命回顾是指通过生动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地倾诉出来,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以达到内省的目的。生命回顾的方法己被成功地运用于治疗多种老年病,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老人。

2. 简述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答案】社会工作理论中将社会小组工作一般技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关系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与成员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促进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2)观察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灵敏、细致地观察和判断个人、小组所面临的环境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3)组织和介入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组成小组,介入小组出现的问题、冲突、突发事

件等,把握和推进小组工作进程,在目标实现后结束小组。

(4)领导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有时是以小组领导的角色出现的,因而要适当地运用专业技能与权威,主导和推进小组的进程。

(5)沟通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是促进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桥梁,自身要与成员沟通,也要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并且与小组外部的环境,如机构、社区、人员等进行沟通。

(6)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小组成员自己设计了各种活动方案,小组工作者要愉快地投入其中。

(7)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为实现小组的目标,小组工作者要善于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的、机构的、新闻媒体的以及社区的资源。

(8)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给小组各种的活动订立指标,并做出评估。

3. 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

【答案】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1)帕森斯提出的关于人的行为价值取向的“模式变项”理论反映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相互对立的结构特性,成为当代现代化理论中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极对立的基本模型。这些模式变项共有五对:

①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依据普遍认同的统一标准待人处事,特殊性则对不同的人和事运用不同的标准。

②专一性与广泛性。这一抉择涉及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如果相互之间的义务是狭窄的并被明确限定,就意味着选择了专一性,其特征是提出要求的一方有证明这项要求的义务。相反,如果双方全部人格投入到互动关系之中,相互给予或取得的满足是广泛的和不受限定的,那么这类互动选择了扩散性一端,其特征是被要求一方有义务解释这一要求无法满足的理由,朋友关系和雇佣关系可以作为扩散性与专一性的例子。

③自致性与先赋性。前者是以角色执行者的实际表现成就来评价,后者是根据角色执行者的先赋条件如家庭背景、关系来评价。

④情感中立性与情感性。前者指角色行为不受情感影响,后者指角色行为常受情感影响。 ⑤私利性与公益性。这一抉择涉及互动中优先考虑的是哪一方的利益。私利性意味着将自身利益置于优先地位,而公益性则是将对方或整个集体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例如,商业关系主要受私利性支配,而公众福利事业则要优先考虑他人或集体利益。

(2)在帕森斯看来,普遍性、专一性、自致性、情感中立性、个人倾向是现代社会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特殊性、广泛性、先赋性、情感性、集体倾向是传统社会人们行为的价值所向。帕森斯建立的理想模式分析把现代化的过程过分简化,尤其将现代化进程截然划分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但他建立的理想模式变项却可以给人们提供直观形象的参考框架,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便利。

4. 简述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

【答案】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具有专业性、改良性、操作性、客观性等特点。

(1)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

所谓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是指这些理论、知识体系对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具有独占性和专门性。这是社会工作取得社会认可与专业权威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工作者取得专家权的主要依据。

(2)社会工作理论的改良性

社会工作理论,特别是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对人与社会资源、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目标设定为帮助他人、改善环境、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社会工作的知识是助人的知识,是改良胜知识,这是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最突出的特性之一。

(3)社会工作理论的操作性

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不是抽象的理论思辨,它能够转变为具体的运用。因此,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是可操作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是有层次的,但即便是最抽象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是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社会工作领域所存在的更多的理论(知识)是实务性理论,可操作性是实务理论最显著的特点。

(4)社会工作理论的客观性

社会工作理论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而被证明为真实、正确、有效的一些观念和认识,这些理论(知识)是可由别人基于充分、健全和合乎逻辑的证据而加以证实的。

二、论述题

5. 请结合个案工作实践,谈谈任务中心模式的适用性。

【答案】(1)问题解决的过程

任务中心的问题解决过程有五个阶段:①问题探索。运用行为治疗的方法探讨案主关心的问题、确定问题、清楚地定义问题并排出问题的优先次序。②协议。确定问题属于哪一种后与案主协商出一个改变的目标。③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制定出具体的目标。④迈向目标,完成任务。⑤结束。这时要回顾已取得的成就。

(2)工作阶段中的步骤与方法

①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阶段

如果案主是被转介的,则首先要找出转介者的目标,然后与案主和转介者协商制定目标。如果案主是自己主动求助的,首先要鼓励案主表述自己的问题,鼓励案主宣泄感情。这时工作者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帮案主自己采取行动,制定一些小的可达到的目标。列出案主关心的问题,解释“任务中心”模式,如时间限制、优先要考虑的问题、需要介入的人(如家庭成员等)。要定义问题,与案主决定“目标问题”。可以选择三个优先考虑的问题,由案主排次序,共同确定问题的种类,与案主协商制定合同(口头的或书面的)。

②阐述目标及要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