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农业大学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程序性决策
【答案】程序性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发生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以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程序性决策要求必须按照规则处理各种社会事务,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予以决定。在没有规则可循的情况下,必须有先例可供参考。程序性决策一般都不是涉及面较广的重大问题。
程序性决策的特征是:决策的目标内容往往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其结构比较稳定,有明确的成效标准,一般由低层次的决策者沿用惯例或套用数学模型进行处理。
2. 数据库
【答案】数据库是对来自异地、异构的数据源和各种数据库的数据经加工后在一种称为数据库的存储地存储、提取和维护的一种存储方式。数据库提供集成化的和历史化的数据、集成种类不同的应用系统、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供信息化和分析处理之用。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包括联机分析处理、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因此,数据库既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存储机制,也是一个信息资源分析、处理的支持决策系统,基于数据库的行政信息存储将会成为主流的存储方式。
3. 守夜人
【答案】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形象概括。其具体内容包括:
(1)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而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
(2)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则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在这个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4. 预算编制、预算审批
【答案】预算编制是预算过程的第一步,是指各部门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收入和支出测算,编制本部门预算,再由财政部门汇总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过程。预算审批是指同级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赋予其合法性的过程。我国预算编制审批必须遵循“两上两下”的程序和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的预算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每部分支出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采用定额管理; 项目支出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用于年度支出的计划。
5. 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
【答案】正式与非正式评估是从评估组织的活动形式上划分的。
(1)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是指采用描述性的方式来获取关于政策运行结果方面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的一种评估方式。它对运行结果的评估是建立在政策计划目标已经被政策制定者和计划管理人员正式宣布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假设是:正式宣布的日的或目标是这些政策或计划价值的恰当测度。正式评估主要针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而定,它要求有正式的评估人员、经费和设施方面的保证,能够掌握较为充分的评估程序,采取科学严谨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正式评估中需要按照事先制订的完整的评估方一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
正式评估的主要形式包括“总体评估”和“形成评估”两种。
①总体评估适用于原本就结构良好的政策问题,其目的在于检测政策方案实行一段时间之后的结果;
②形成评估则是对政策方案作持续的监控。
总体评估是建立于实证主义的基础上的,而形成评估则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它着重于世界的社会性建构和历史习俗上的可能性知识。
(2)非正式评估
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内容不做严格规定,对评估的结论也没有必须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根据本身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力一面加以分析和评价。非正式评估一般不占主导地位,但它可视为是对正式评估的必要准备,也是对正式评估的重要补充。
6. 360度考核法
【答案】360度考核法由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服务对象对个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可以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得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7. 行政监督
【答案】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其具体内涵为:①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②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和人民群众等。③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④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善和强化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8. 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等活动的总和。它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主要有:①工作性质和地位不同; ②内容不同; ③任务不同; ④职责分担不同; ⑤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种资源,并且是最重要的资源,把开发这种资源的潜力当作重要的任务。重视对人的能力、创造力和智慧潜力的开发和发挥,扮演的是增加产出的“利润中心”的角色。强调管理的人性化,理解员下的需要,采取柔性的参与式的民主管理,注重人文关怀。
二、简答题
9. 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答案】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及其相应机构设置的系统或体系; 立法体制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立法的体系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 行政立法体制则是指国家行政立法的体制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它是整个国家立法体制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立法体制,通常是由该国的宪法及有关组织法规定的。因此,行政立法必须严格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充分注意权限合法和程序符合规定,以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是一个多层次的、分等有序的、严密统一的系统。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我国依法确认的行政立法系统包括:
(1)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机关。其行政立法权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法定职权和委任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拟定的法律草案和其他议案、批准或撤销其所属部门或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形式为“条例”、“规定’夕、“办法”等。通常分为三类:
①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行政法规。这类法规在行政法规中所占比例最大,数量最多。
②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行政法规。这类法规由国务院职能部门依法定职权或委任职权制定,经国务院批准或批转发布。
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办公厅是国务院的综合性办公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务院进行活动。
(2)国务院各部委立法
国务院各部委立法是指国务院所属各职能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其业务主管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这类规范性文件称为中央行政规章,多采取“决定”、“命令”、“指示”等形式。
(3)地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有权制定地方行政规章的地方行政机关仅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地方行政规章是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因此不得与之相抵触。在形式上,地方行政规章有两类:一类是以政府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另一类是政府转发其所属职能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经政府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