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89社会福利与劳动就业综合之《社会工作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答案】(1)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
“社区矫正”在中国内地起步较晚。21世纪初,在世界范围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潮流的影响下,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理念和制度被提上了中国刑事司法观念和制度改革的议事日程:从2002年8月上海市正式在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到2004年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规模和范围己经扩大到全国辖区的一半以上。
(2)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推行过程中,由于刑事司法领域中原有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的惯性,加之试点阶段缺乏经验,致使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①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认可程度有待提高
从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实看,我国目前还处于以报应为目的、以监禁为主体的刑罚制度阶段,司法界的很多人对于提高社区矫正措施的适用范围和比例,存在种种疑虑; 社会人士对社会矫正也存在种种认识上的偏差; 社区居民更表现出对社区矫正的心理排斥。由于存在以上种种思想认识上的障碍,致使我国社区矫正的适用面极其有限。
②社区矫正下作的主体机构及职责分工有待明晰
在我国的刑罚执行体制上,存在着由司法和公安机关分别行使刑罚执行权的二分格局:司法行政机关行使监禁刑罚的执行权; 公安机关行使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权。这样的行刑格局有许多弊端:
a. 行刑资源浪费;
b. 不利于对刑罚执行工作的归口管理和法律监督;
c. 对犯罪人的改造缺乏延续性,容易发生脱节。
住拼土区矫正工作形式措施简单划一的状况有待改进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规定的矫正范畴的刑种和行刑方式有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等五种,但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于这五种人采用什么样的社区矫正形式没有一个明确规定。在这样的立法和制度框架下,社区矫正工作的形式与措施十分简单划一,除了一系列监督管理的措施外,没有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措施手段可资利用。
③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内地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推行进度快、范围大,需要有大批人员进入这‘新的领域。但是由于以往的人才培养脱节,几乎没有符合条件的人可以聘用,所以通过从狱警中抽调、从社会上招聘等途径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上岗前也只是匆匆培训两三个月,基本是边干边学,靠的是各自以往的知识积累和工作经验,谈不上用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
(3)应对措施
①从社区治理理论的视角构建社区矫正制度体系
治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西方学术界十分流行的理论,它与传统的统治理念不同,是制定公共政策和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新的指导理论。社区矫正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和公共事业,应该体现社区治理理论的基本精神:
a. 社区矫正的行为主体构成应该突破“政府独大”的局面,形成一种由多元化、多样性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的格局;
b. 社区矫正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矫正目标外,更看重社区预防犯罪功能的发挥:
c. 社区矫正工作不单纯是将罪犯放在社区中进行矫正,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社区资源进行矫正。因此,社区矫正组织尤其是民间组织的发育完善、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矫正事务积极性和能力的增长等应该更加受到重视。
②确立社会工作专业在社区矫正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矫正作为有别于监禁性矫正的处遇方式,不单纯是对罪犯进行变换场所的监管,更是对导致其犯罪的思想观念、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矫正,因此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及其方法,是其成功的关键。
要确立社会工作专业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待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从人员编制、工作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做出大的改善和提高,吸引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专毕业学生加入到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中来。
2. 简述青少年福利的定义和分类。
【答案】青少年福利的定义和分类主要包括:
(1)青少年福利的定义
青少年福利实际上是针对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政策、专业科学知识以及具体行为等的总称。青少年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狭义的青少年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该服务的提供者是有限而且是特定的,福利的享有者也不是社会中的全体青少年成员,而是特定的一部分青少年,服务的内容和数量也是相当有限的。
②广义的青少年福利是面向社会中的每一个青少年,旨在促进每个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全面的福利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扩大了,福利服务的提供者也由传统的社会或者政府中特定的一个部分,转化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种。
(2)青少年福利的分类
①发展性的青少年福利
发展性的青少年福利是指这种福利的取向是发展性的,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发展,是指向未来的一种福利。
②辛上救性的青少年福利
补救性的青少年福利在传统福利中占重要地位,主要是为处于弱势地位的青少年或者发展受到了阻碍和限制的青少年提供的一种救助、矫治和扶助服务,目的是使得他们从不利的境遇中走出来。
3. 健康概念和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
【答案】(1)健康概念转变的主要社会影响
①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的变化。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疾病、健康概念理解的深化,生理疾病(身体健康)、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和社会病理学(健康社会)决定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②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新的健康概念,认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这样医务社会工作的目标人群也就随之扩大到全体公民,无论他们是患病者,还是亚健康者和目前健康的人。
③医务社会工作迅猛发展的时期,即从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到70年代。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受社会学和社会医学学科影响,社会医学和医学社会学诞生,服务对象侧重于社会工作中观干预取向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专业组织、专业研究、专业杂志、工作场所和专业服务体系框架己经稳定确立,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福利国家”体制和社会政策框架中得到充分发展,专业地位和专业权威确立。
④健康照顾概念反映的是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的转变。健康照顾将视野扩展到医护人员以外,由医院扩展到医院以外,由医疗机构临床治疗扩展到非临床治疗活动,由狭义健康扩展到广义健康,由单纯疾病诊断治疗扩大到医药疾病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由单纯医疗活动扩大到医药社会文化,由消极被动的疾病治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疾病预防、投资健康,反映了生活方式医学化的趋势。
(2)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主要社会影响
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医学模式己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其以社区为本的健康照顾系统也覆盖广阔的时空,因此,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已经变得非常广泛和深入,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也成了广义的。广义医务社会工作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指的是将社会工作的知识、技术、态度与价值应用于健康照顾工作,并侧重于疾病与人们社会功能间的关系,以及疾病对人们社会关系的影响方面。
②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健康不再仅被视为身体无病,而是一种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良好状态,疾病则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不平衡。而医生和护士的治疗仅限于医疗的专业领域,少有顾及患者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因而这种治疗是不彻底的,而医务社会工作则是协助病人进行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调适,帮助服务对象从病痛中解脱,获得真正的健康。
4. 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
【答案】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的主要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