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接调控

【答案】直接调控是指国家主要运用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手段,直接针对每个微观经济单位而不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宏观调控。直接调抨方式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和速效性的特点,当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总量、结构或速度上的严重失衡和失常时,它能迅速有效地解决矛盾克服困难,使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恢复正常状态。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调控一方面容易忽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从而压抑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其失去生机和活力; 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发挥甚至否定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很难达到有效调控的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的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问接调控为主,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

2. 产业技术政策

【答案】产业技术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引导、促进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的总和。它以产业技术进步为直接的政策目标,是保障产业技术适度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因此,产业技术政策也往往被看作是整个国家的技术政策。具体包括:

(1)产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性政策。即政府确定产业技术的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和指导各技术进步主体的行为的相关政策。

(2)产业技术进步的组织政策。即政府主持或参与旨在加速推进产业技术进步的各种组织制度与组织形式的安排。

(3)产业技术进步的奖惩政策。为了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技术进步激励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政府通过制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刺激和制裁政策,对民间科研机构、企业的研究开发以及技术引进、扩散工作进行劝诱和鼓励,对技术进步迟缓者或缺乏技术进步具体规划和措施者实施经济惩罚。

3. 对外技术交流

【答案】对外技术交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技术交换活动。对外技术交流的发展是由世界各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状况决定的,它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途径。对外技术交流包括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技术引进是指通过技术贸易或经济技术合作等途径从国外获得技术。技术输出是指通过技术贸易或经济技术合作等途径向国外出口技术。对外技术交流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主要内容。

4. 信贷利率机制

【答案】信贷利率机制是指在竟争过程中借贷利息率的变动同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支配和调控金融市场的机制,其作用表现为:当借贷利息率高时,一方面由于存款利息率高使储蓄增加从而引起资金市场上货币资金供给的增加; 另一方面又由于贷款利息率高使贷款者减少贷款导致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下降。当借贷利息率低时,则出现相反情况,即货币资金供给的减少和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上升。信贷资金需求随着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使信贷资金在社会各经济部门和地区流动,对社会生产起到调节作用。

5.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答案】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是指要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实现自身发展,并以我国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及促进共同发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利于维护和扩大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权益,缓和国际经贸摩擦,促进各国经贸共同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营造一个公平、和谐、开放的国际经贸环境,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对外开放战略。

6. 三个有利于

【答案】三个有利于是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7. 经济周期

【答案】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波动顺次经过繁荣、衰退(危机)、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并且有规律地周而复始,反复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周期是在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经济现象。繁荣阶段的特征是:就业增加,需求增加,产出增加,资源充分利用。衰退阶段的特征是:经济由最高点开始收缩,消费和投资减少,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萧条阶段的特征是:失业率升高,需求萎缩,产出处十最低点。复苏阶段的特征是:投资增加,就业、消费、产出开始上升。可以根据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把经济周期分成四种类型:

(1)基钦周期,其时间长度为3~5年; (2)朱格拉周期,其时间长度为9~10年; (3)库兹涅茨周期,其时间长度为15~25年; (4)康德拉捷夫周期,其时间长度为45~60年。

8. 工业化

【答案】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现代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增长,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不断按现代工业的技术改造包括农业、服务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并使之现代化的过程。工业化意味着在经济结构中工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所占比重逐渐减小。通常用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增大和工业人口在劳动就业总人口中比重增大的过程来表示。工业化不仅仅是工业的扩展、壮大,也包括建立在现代工业技术(大机器生产)之上的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现代化过程。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工业化过程一般都是从轻工业起步,整个工业结构变动顺序为: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一重工业、化学工业一机电加工工业。为此,我们可以把整个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

9. 社会主义消费

【答案】社会主义消费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反映人们在实际支配或取得生活资料过程中相互关系的消费行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消费具有如下特点:

(1)社会主义消费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相融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全体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生产目的与消费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2)社会主义消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3)社会主义消费是生产发展基础上不断增长的消费。

10.消费结构

【答案】消费结构是指一定时期里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消费的组成和比例关系。消费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按消费需要的层次来分类,可分为生存资料的消费、享受资料的消费和发展资料的消费:按消费方式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 按消费对象的不同使用价值来分类,可分为吃、穿、住、行、用等消费; 按取得消费对象的方式不同来分类,可分为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 按消费商品的价值来分类,可分为低档、中档和高档消费品的消费等。消费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体制、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状况、人口总量及构成、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等。

二、简答题

11.比较说明企业组织的主要类型?

【答案】现实中的企业组织形式多种多样,迄今为止,市场经济中有份种基本的企业组织类型,即业主制(或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业主制企业

业主制企业是指由一个公民投资开办的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也就是说,企业主要用自己所有的全部财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仃,而不能仅用投入该企业的资产来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