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替代品
【答案】替代品是指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求,使消费者可以用其中一种消费品代替另一种消费品来满足自己该需要的两种商品。假定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在维持效用水平小变情况下,减少对这种商品的购买,而增加另一种商品的购买,则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2. 国际贸易失衡
【答案】国际贸易失衡的概念包括狄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国际贸易失衡是指单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处于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的状况。广义的国际贸易失衡是指世界范围内出现某些国家大量贸易顺差,而另外一些国家出现大量贸易逆差的状况。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有一些国家出现大量顺差,必然意味着其他国家会出现大量逆差。根据贸易失衡不同的特点,一般将国际贸易失衡分为以下几种特定的类型:临时性失衡; 周期性贸易失衡; 收入性贸易失衡; 货币性贸易失衡; 结构性贸易失衡。国际贸易失衡会影响到本国货币的汇率、国民收入、外汇储备。
3. 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法定数量的股东组成,股东对公司债务所负责任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这种公司是世界普遍采用的公司形式之一。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1)设立简便。我国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1人以上,50人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除外)股东可分期缴纳认缴出资。
(2)不公开发行股票。
(3)多为亲朋熟人间组成的小企业,股东人数不多。
(4)公司机构简单,管理较为灵便。
(5)各国法律多规定其最低资本额。我国对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除外)最低注册资本额规定为人民币3万元。
4. 对外开放
【答案】对外开放是指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经济交往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摒除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除了因为它反映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客观要求外,还在于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有利于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利用国外资金、借鉴国外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经验。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劳务合作、技术交流、发展国际旅游业等。
5. 消费水平
【答案】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人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它反映一定社会在一定时期里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已达到的满足程度。消费水平通过实物消费、价值消费、劳务消费三方面的指标表现出来。实物消费指标具体表现为人均食品数量、人均纺织品数量、人均住房面积、高档消费品普及率等。价值消费指标具体表现为人均占有的价值消费额,也可以表现为年人均实际收入等。劳务消费指标具体表现为一定数量人口中拥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等方面设施的数量。在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即购买食物的人均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来反映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般有:收入因素、利率变动、价格因素、商品因素、支出项日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水平、个人偏好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经济体制等。
6. 卖方市场
【答案】卖方市场是指以卖方为主导、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卖方型市场格局。这种类型的市场格局出现于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购买者为能购买到商品而竞争,商品出卖者则物以稀为贵,导致市场上商品价格上涨,这时商品买方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相反,卖方则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优势地位。在卖方市场格局下,市场上商品价格信号和利率信号等都发生了扭曲,从而导致分配不合理、企业缺乏竞争,企业便会丧失强化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和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可见,长期而严重的卖方市场,同样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7.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准备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将所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所交存的准备金与存款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如果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则减少了上缴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数量,相应地增加了本身的贷款规模,再通过存款倍数派生机制,以数倍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准备金率,则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收缩,从而抑制总需求的膨胀。改变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货币政策手段,因而不常使用。
8. 间接调控
【答案】间接调控是指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宏观调控。间接调控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根据市场变动规律和长期趋势,通过对市场参数施加影响,来调整企业的经济行为,达到保持市场稳定、均衡和间接导向的目的。间接调控的特点主要是:(1)以总量控制为主。即主要目标是调控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
通过市场发出正确的信号引导企业,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活动。
(2)以控制价值平衡为主。即主要是调控财政、信贷和外汇的收支平衡,为市场提供一个大的框架,以调节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而不是审批产量指标和调拨物资。
(3)调控的直接对象是市场,最终作用对象是企业。国家通过规定市场运行方向,纠正市场偏差,补充市场不足,使市场成为社会供求规律和结构的显示器、转换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9. 工业化
【答案】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现代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增长,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不断按现代工业的技术改造包括农业、服务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并使之现代化的过程。工业化意味着在经济结构中工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所占比重逐渐减小。通常用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增大和工业人口在劳动就业总人口中比重增大的过程来表示。工业化不仅仅是工业的扩展、壮大,也包括建立在现代工业技术(大机器生产)之上的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现代化过程。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工业化过程一般都是从轻工业起步,整个工业结构变动顺序为: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一重工业、化学工业一机电加工工业。为此,我们可以把整个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
10.外部不经济
【答案】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他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外部不经济意味着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存在着差异。私人成本,指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所必须承担的成本; 社会成本,指社会为某一生产(或消费)活动所必须承担的成本。私人收益,是指一项活动给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带来的收益; 社会收益,是指一项活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收益。显然,社会成本包括私人成本,社会收益包括私人收益。外部不经济的存在意味着某个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因而一部分成本由他人或整个社会承担了。
二、简答题
11.比较说明企业组织的主要类型?
【答案】现实中的企业组织形式多种多样,迄今为止,市场经济中有份种基本的企业组织类型,即业主制(或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业主制企业
业主制企业是指由一个公民投资开办的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也就是说,企业主要用自己所有的全部财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仃,而不能仅用投入该企业的资产来承担。在业主制企业里,企业主是企业惟一所有者,他承担企业的全部风险,并以其全部财产对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