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F35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波功
【答案】经济波动是指经济运动过程中扩张与收缩,景气与不景气的交替现象。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经济系统的开放性,它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共同进行运动,在较大程度上修改自己的结构,经济系统也总是由不平衡状态趋向于平衡状态,又从平衡状态趋向不平衡状态,进而走向更高级的平衡状态。经济波动可分为正常经济波动和超常经济波动。正常经济波动即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的波动; 如果经济波动的幅度超出一定的范围,给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这样的经济波动称为超常经济波动。
2. 发达商品经济
【答案】发达商品经济是指建立在社会化生产的基础之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它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特点是为卖而买,不仅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劳动力也成了商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对于那些原来经济比较落后,自给半自给经济在社会经济中还广泛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于促进生产专业化、技术现代化和人民生活富裕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 企业财产制度
【答案】企业财产制度是指企业财产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企业财产占有、支配、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的制度总和。企业财产制度也称作企业产权制度,它界定了各企业经济行为主体涉及权力关系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权责利关系。企业产权制度对企业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1)企业产权制度对企业具有激励功能;
(2)产权制度通过权能和利益界区的设置对经济当事人的经营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3)产权制度通过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状况调节微观经济运行:
(4)产权制度通过收入分配功能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
4. 产业技术政策
【答案】产业技术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引导、促进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的总和。它以产业技术进步为直接的政策目标,是保障产业技术适度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因此,产业技术政策也往往被看作是整个国家的技术政策。具体包括:
(1)产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性政策。即政府确定产业技术的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和指导各技术
进步主体的行为的相关政策。
(2)产业技术进步的组织政策。即政府主持或参与旨在加速推进产业技术进步的各种组织制度与组织形式的安排。
(3)产业技术进步的奖惩政策。为了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技术进步激励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政府通过制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刺激和制裁政策,对民间科研机构、企业的研究开发以及技术引进、扩散工作进行劝诱和鼓励,对技术进步迟缓者或缺乏技术进步具体规划和措施者实施经济惩罚。
5. 消费基金
【答案】消费基金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满足社会成员个人和共同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那一部分基金。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为自己劳动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用来满足他们个人和家属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为社会劳动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中,有一部分用来满足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即文化教育、卫生、行政管理和国防等部门劳动者的个人需要,还要有一部分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即用于文化教育、卫生、福利机构、行政管理和国防等机构进行活动所需要的基金。
6. 对外经济关系
【答案】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一切经济方面的交往。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商品贸易、资金信贷、经济合作、运输通讯、劳务流动、科技交流、国际租赁、经济援助、国际旅游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资源和技术,孤立地发展自身经济。只有通过经济交流,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来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
7. 经济结构
【答案】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区域及其他经济活动领域相互比例关系的总称。通常包括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生活消费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经济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客观制约性。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白是否适合本国实际情况; 能否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因素; 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 能否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能否有力地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是否既有利于促进近期的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
8. 均衡市场
【答案】均衡市场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买卖双方地位均衡的市场格局。当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大体上符合对商品的需求时,商品的市场价格能够大体上与商品的价值相符合,基本上保持价格稳定,各种市场机制就得以有效调节市场运行。所以,均衡的市场格局,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9. 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生产中所做出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报酬的一种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入品,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企业家才能、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是分配的基础。十四大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所有制多元化也逐步形成。这一变化决定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0.对外承包工程
【答案】对外承包工程是指一国具有法人地位的从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的公司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投标或接受委托等交易方一式与国外业主签订合同并依合同要求承担某项工程的建设任务,从而获取一定报酬的劳务活动。对外承包工程的形式一般分为:总包、分包、二包、联合承包等。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可以扩大劳动就业,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可以带动国内产品出口,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视野。
二、简答题
11.如何确定外债的合理规模?
【答案】为了维持外债的合理规模,应当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1)外资与国内总投资的比例要适度。要使外资保持适度的比例,避免形成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发展中国家必须提高本国的储蓄率,以保证国内资金的有效供给。
(2)外资结构特别是资金构成和投资方向要保持合理的程度。引进外资应以直接投资为主,投机性金融投资占的比重不宜过大。
(3)允许外资参与投机的程度与国家对外支付能力要相适应。允许外资参与本国证券、货币时常是以实行自由汇兑和自由兑换制度为前提的。这就要求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对外支付手段和融资能力,否则在发生较大规模动荡时,政府很可能因缺乏必要的支付手段而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危机。
(4)在借用国外贷款和发行境外债券时,发展中国家应当使借、用、还等各环节协调一致,形成良险循环。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来安排外债的适度规模,把握筹资成本、期限和条件,努力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1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答案】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