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102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102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一) . 2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102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二) 11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102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三) 21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102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四) 32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102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五) 41
一、名词解释
1. 自由贸易区
【答案】自由贸易区是指一炸国家和地区在多边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它是比多边贸易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自由贸易区己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世界的经济乃至政治格局发生着重大影响。实施自山贸易区战略,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新途径和力-式,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紧迫要求。发展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空问,有利于建立稳定和多兀的战略资源供应渠道,有利于消除贸易壁皇和化解国际贸易争端,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2. 扩张性货币政策
【答案】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以此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旨在防止或消除因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衰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调整贴现率。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在经济衰退或即将进入衰退时,货币管理当局为了促使经济回升,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由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使货币供应量得到增加; 也可以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能够扩大放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此外,还可通过调整贴现率来降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票据再贴现,增加放贷。通过这些放松银根的扩张性政策措施,可以促使企业大量向银行贷款,并进行投资,从而有利于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复苏。
3. 国际贸易失衡
【答案】国际贸易失衡的概念包括狄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国际贸易失衡是指单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处于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的状况。广义的国际贸易失衡是指世界范围内出现某些国家大量贸易顺差,而另外一些国家出现大量贸易逆差的状况。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有一些国家出现大量顺差,必然意味着其他国家会出现大量逆差。根据贸易失衡不同的特点,一般将国际贸易失衡分为以下几种特定的类型:临时性失衡; 周期性贸易失衡; 收入性贸易失衡; 货币性贸易失衡; 结构性贸易失衡。国际贸易失衡会影响到本国货币的汇率、国民收入、外汇储备。
4. 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生产中所做出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报酬的一种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入品,包括
资本、劳动力、技术、企业家才能、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是分配的基础。十四大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所有制多元化也逐步形成。这一变化决定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5. 市场体系
【答案】市场体系是指商品交换关系中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市场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其类型。从市场规模或空间来划分,可以有由国内市场、地区市场、国际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从商品交易方式来划分,则可以有由现货交易市场、租赁市场、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组成的市场体系。一般从所交易的物品或要素的种类来划分市场,则有由一般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所组成的市场体系。在市场体系中,一般商品市场居于基础的地位,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居于枢纽地位,劳动力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同样十分重要,离开了劳动力,一切经济活动都会停止。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的最基本的内容,构成了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平衡商品供求、协调生产与消费、调节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经济部门的合理配置、调整各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传递和反馈经济信息等作用。
6. 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基本联结方式,即以商品等价交换关系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它依靠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市场经济体制以自由竞争为特征,通过市场价格支配着人、财、物等资源在产业之间与企业之间的移动。价格的高低调整着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源投入,从而实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分配,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趋向均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还起着激励创新、鼓励技术进步、择优汰劣的作用。一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都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的组织和管理。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的商品生产者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淘汰,由此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 经济发展方式
【答案】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经济质量、经济效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集约式经济发展,着重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1)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一、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
(3)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上的深化,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拓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认识上的提升。
8. 民营经济
【答案】民营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条件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它的基本特点是:私人占有较多的生产资料,主要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和经营,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国家对民营经济应本着兴利除弊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制定有关民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充分利用它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它们的引导、监督和管理,限制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方面。民营企业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服从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9. 法律保护手段
【答案】法律保护手段是指通过经济立法,制定和实施各种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经济法规,借以保护各种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合同的贯彻执行,保护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及市场主体正当的权力和利益,保护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10.对外技术交流
【答案】对外技术交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技术交换活动。对外技术交流的发展是由世界各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状况决定的,它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途径。对外技术交流包括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技术引进是指通过技术贸易或经济技术合作等途径从国外获得技术。技术输出是指通过技术贸易或经济技术合作等途径向国外出口技术。对外技术交流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简答题
11.国际贸易失衡有什么主要影响?
【答案】(1)对本国货币汇率的影响
一国货币的汇率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变动,国际贸易失衡意味着本币(也可以说外币,因为汇率是两种货币的相对比值)供求发生变动。在浮动汇率制度以及资本和金融账户稳定的前提下,一国处十国际贸易顺差则造成本币相对外币升值,处于逆差则使本币相对外币贬值。
(2)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国民收入变化本身是影响国际贸易收支的重要因素,而国际贸易收支状况反过来也影响国民收入。在开放条件下,净出口增加(顺差增大或逆差减少)则可能导致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 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