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805中外政治制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制外政党
【答案】体制外政党即外生党,指从体制外产生的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
2. 国家结构形式
【答案】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
①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十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②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3. 政治思想
【答案】政治思想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政治思想的主体是现实社会的各个成员;
②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问题的理性思考,是人们认识现实并同现实密切结合的手段;
③政治思想是客观政治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④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心理相比,它是一种显象的政治文化;
⑤政治思想是一种观念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政治认识、政治判断和政治推理。
4. 公共舆论领域
【答案】公共舆论领域是指由非政府和非经济组织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包括教会、文化团体和学会,以及独立的传媒、运动和娱乐协会、辩论俱乐部、市民论坛和市民协会,甚至还包括职业团体、政治党派、工会和其他团体。
5. 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
【答案】(1)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竟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它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作用。
(2)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的政治行为。选举活动除了投票行为外,还包括政治捐助、组织选民、政治宣传及其他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政治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分。直接选举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产生公职人员,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当选代表来投票选举。
二、简答题
6. 试论现实政治生活中司法机构的实际权能与其法理上的形式职权之间的关系。
【答案】现实政治生活中司法机构的实际权能与其法理上的形式职权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司法机构的基本职权是行使司法权。司法权一般由各级法院履行。法院的主要职权一般包括: ①解释宪法或法律;
②受理诉讼案件,进行司法审判;
③处理非诉讼事务,如财产登记、公证结婚等。
(2)现实政治生活中司法机构的实际功能往往与其法理上的形式职权未必一致,而且各国的情况也往往大相径庭,有的国家的司法机构强而有力、积极而能动,有的国家的司法机构则相对消极被动。
(3)同其他国家权力相比,司法权是一种“消极权力”。“不告不理”是司法活动的通则,即未经正式起诉,法院不得擅自审理案件。司法权的消极性还表现在它是就事论事的一一司法裁决的对象是具体的案件,而非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般性决定。从这一意义上,与行政权的自我扩张倾向不同,司法权总是节制的。
7. 政治权力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与一般权力相比,政治权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
首先政治权力的行使具有公共性,对社会产生普遍的影响。其次,无论政治权力本质上服务于哪个阶级、集团甚至个人,表面上都是以公共目标为指向,那种纯粹是为了满足统治者一己私欲的政治权力在历史上是少之又少的,而且没有一个是持久的。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
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也就是说,政治权力是唯一可以合法地使用暴力的权力。政治权力独占了暴力,这使它相刘于其他一切权力具有绝对优势,可以利用强制手段去达到目标。由于刘暴力的合法垄断,政治权力自然成为实现利益的最强大也最有效的手段,从而成为社会力量争夺的首要目标。
(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①广泛性是指政治权力无孔不入,能够将广大的人口充分组织动员起来;
②深入性是指政治权力无微不至,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参与者为之献身的精神;
③弥散性是指政治权力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存在,让人服从于它而浑然不觉;
④强制性是指政治权力可以通过强制命令来迫使人们服从。
政治权力拥有其他权力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8. 政治文化发展的因素。
【答案】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及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就内部因素而言,经济、文化与宗教传统等都是需要加以考量的重要方面。正如马克思很早以前就指出的,人们的谋生方式(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政府的形式,这是从静态方面说; 从动态方面来看,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发展出一套复杂的工业体系的时候,它的文化与政治就需要相应的改变。因此,经济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与宗教也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政治态度。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历史与传统,包括各种风俗、惯例等等也都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现时的政治态度和表现。
(2)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外来政治文化因素的进入,也是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或者说客位文化对主位文化的实际影响和作用方式,视本土文化或者说主位文化的不同性质而有所不同。
在内外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可能采取社会动员特别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随着社会动员的加速和教育的发展,政治共同体成员狭隘和从属的特点可能会受到侵蚀,而对整个政治体系,对输入、输出和作为参加者的自我更有认识力,感情和估价更为积极肯定的倾向可能会出现,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将由此得到发展。
三、论述题
9. 试运用政治学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党内民主及人民民主的关系及其发展途径。
【答案】(1)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表现在: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两个基本构成,“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这两者的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基础。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在整个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具有关键性、决定性和示范性的带动作用。
①这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②这是由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党的路线力一针政策、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③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和影响着人民民主的发展程度。一是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党内民主能够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主导和促进人民民主的健康运行。二是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2)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①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有效行使民主权利。党员是党内民主活动的主体,党员基本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党内民主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②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民主不是多数人的管理,而是“按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总结党内选举的历史改革,在现实条件下,发展党内民主首要选择的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